文/李蕾 懂酒諦
郎酒的產地為四川省古藺(lìn)縣二郎灘鎮,此地位于赤水河中流,四川、貴州二省之交。據史書記載,二郎灘鎮的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生產的“枸醬酒”被漢武帝欽定為貢酒。“枸醬酒”隨著時代、工藝、原料的變化,經歷了由宋代“鳳曲法酒”到清代配制酒、直至回沙郎酒的轉變,可以說,現代郎酒的形成也是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后,在前人不斷積累下釀制而成的。郎酒也因與茅臺酒系師出同門,加之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釀造工藝、所具風格相似,被稱為茅臺酒的姐妹酒。
1904年,四川人鄧惠川在二郎灘開設“絮志酒坊”;1924年“絮志酒坊”更名為“恵川糟坊”,經茅臺榮和酒坊酒師張子興指導,開始用茅臺工藝釀造回沙郎酒,時僅一個窖池;1929年“恵川糟坊”更名為“仁壽酒坊”,發展為3個窖池,一次投糧8萬余斤規模。但之后有一大段時間停產,1938年鄧惠川與莫邵成合辦“成記恵川老糟房”,重新投入生產。1933年雷紹清創辦“集義糟房”,按照茅臺酒的傳統工藝生產回沙郎酒,產品正式命名為“郎酒”。
解放戰爭時期,兩家糟房皆散伙解體,郎酒一度絕跡。新中國成立后,1957年,周恩來總理在視察四川時,指示恢復郎酒生產。在原“集義糟房”的基礎上,成立“地方國營郎酒廠”。郎酒廠集聚了恵川和集義的釀酒技師,并派人奔赴茅臺酒廠運回曲藥和配糟,按照傳統工藝,恢復了郎酒生產。郎酒也因與茅臺酒系師出同門,加之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釀造工藝、所具風格相似,兩者被稱為“赤水河畔的姐妹花”。
郎酒獨特的口感與其傳統的釀造工藝及選料用水息息相關。其工藝特點為:高溫制曲,涼堂堆積,兩次投糧,八次發酵,九九次蒸釀,七次取酒,三年洞藏。其用料精選當地紅高粱和小麥。用水取自群山環繞中流出的一股清泉“郎泉”,郎泉水甜美怡人,據稱早在清末,當地就有人用郎泉水釀制小曲酒。后人亦對郎酒給予了高度評價:“酒液色清透明,醬香純凈,酒質醇柔,甘冽,口感似鮮果之甜潤酸爽,回味悠長,回香滿口。屬醬香白酒,但獨有風格顯著”。
郎酒香型素有“一樹三花之稱”指的是醬香型,兼香型,濃香型,其中以醬香型最為著稱。1963年郎酒獲首屆四川省名酒評比金獎;1979年郎酒獲國家質量優質獎;1989年 53°郎酒在第五屆全國酒評會上蟬聯“中國名酒”稱號,其中39°郎酒獲獎亦被確認為“中國名酒“并獲國家金質獎。所以39°低度郎酒的獲獎在酒行業一直有“高茅低郎”的品酒美譽。
2003年,郎酒集團推出以“國寶”級的原酒儲藏庫天寶洞基酒為基礎勾兌的年份酒系列”紅花郎“,產品包括紅花郎10年,紅花郎15年,青花郎20年以及由此延伸的紅運郎酒(30年陳)、青云郎酒(50年陳)、百年郎為主體的超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