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記者 張瑜宸 華夏酒報訂閱號 今天
6月22日,廣西媒體報道《關于振興桂酒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已印發實施。據悉,該措施從發布到落地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對此,有不少專業人士表示,桂酒振興是“真的來咯”。
01
“有形之手”精準發力桂酒振興
5月22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區振興桂酒產業發展大會”在河池市南丹縣召開。大會總結了廣西酒產業發展情況,研究部署了桂酒振興有關工作并出臺了《關于振興桂酒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記者查閱發現,桂酒振興將從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壯大產區規模、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大引進全國知名白酒企業力度、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創新營銷模式以及實施生態綠色發展九個方面來開展。
其中,政府給予酒企發展的獎勵性補助力度很大。《措施》顯示,當年年產值達2億元的給予300萬元資金獎勵,第三年年產值達5億元的給予1000萬元資金獎勵;對兼并重組后注冊地在廣西的酒類生產、銷售企業,且當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新獲認定或批準建設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給予一次性獎勵補助1000萬元。
“廣西是我國古代釀酒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酒的釀造有歷史、文化有基礎、環境有優勢、產品有市場、產業有效益、發展有潛力。”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秦如培表示,在振興桂酒產業發展的工作中,要突出政府推動,讓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精準發力,正確引導和扶持企業打響桂酒的名特優品牌。
按照《措施》規劃,未來三年,廣西將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大型桂酒企業集團,培育壯大桂酒龍頭企業。其中,產值超50億元的白酒企業(集團)1家、產值超10億元的白酒企業(集團)3家,規模以上企業20家,白酒產值達到100億元。
“50億是想扶持丹泉酒業,因為踩在‘醬酒熱’的風口上。其它產值超10億的企業是湘山酒業、三花酒業和天龍泉酒業。另外的譬如德勝紅蘭酒業,古嶺龍集團等企業有望迎來規模化發展。”湘山酒業總經理唐江華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的牽頭引領,提振了桂酒企業發展極大的信心。未來,湘山酒業將以“桂林圈、南寧圈、玉林圈”為根基尋找新增長點,開展“生態酒莊體驗、數字化轉型、渠道重構、二類市場重塑、產品瘦身等”一系列工作,帶動桂人喝桂酒。
02
打鐵仍需自身硬
盡管《措施》出臺,為桂酒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但桂酒產業仍然存在總量小、規下企業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少、技術水平偏低、產業升級緩慢等問題。
根據廣西釀酒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西酒類市場銷售總額約150億元,同比增長約5.1%。其中白酒70億元,啤酒60億元,葡萄酒、保健酒、黃酒20億元。據廣西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張洪建介紹,近70億元的中高檔名優白酒和葡萄酒是從外省區購進。
“其中,低檔的白酒消費是以地產的低度米酒為主,同時,這幾年42°牛欄山光瓶酒暢銷廣西低檔市場(可能受西部大開發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外地涌入了很多人帶過來的消費習慣);而中高檔以外來的洋河、白云邊及茅臺的系列產品為主;高檔產品消費則跟全國一樣都是茅臺、五糧液。”廣西當地的一位經銷商透露,從白酒的消費量來看,當地米香型白酒消費最大,占比70%,而濃香和醬香各有15%。隨著“醬酒全國熱”,醬香上升勢頭更加明顯。
盡管消費量上,當地白酒企業更有優勢,但廣西當地白酒能夠叫得響、走得遠、附加值高的產品不多。據統計,2019年,廣西共有獲證白酒生產企業88家,其中規模以上7家,營業收入8.34億元。顯然這個數值離實現百億產值仍有很長的一道路要走。
“桂酒這幾年長期處在邊緣徘徊。除了丹泉酒業有些聲音以外,其他的酒企基本都沒有在持續發聲。”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酒水事業部主任李振江表示,政府和酒業要通過持續的發聲對桂酒振興的產業規劃提供資金和配套的雙層支持。
眼下,“請進來”和“走出去”都是桂酒振興亟需解決的問題。“智力機構對市場進行分析、定位,技術專家對產品品質的把控,品牌特色、文化的挖掘,以及產區抱團的外出學習、考察和推廣等等。”李振江建議,桂酒的振興要有一條自己的主線和特色。
對此,白酒專家鐘杰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在鐘杰看來,桂酒振興,一方面要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梯隊建設;另一方面,對于近一二十年涌現的新品牌,做好品質消費者培育和引導。
“桂酒到底是個什么樣的酒?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有自己獨特文化、獨特品質。”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總經理邵伶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區發展要有龍頭企業或者有代表性的白酒品牌。
“要形成桂人喝桂酒的消費浪潮,并加大桂酒產區的宣傳力度,實現區域化到全國化的發展。”此外,邵伶俐還提出要做大做強桂酒的經銷商團隊,“執行力強,企業家意識明顯,有前瞻性的這樣一批人很關鍵。”
邵伶俐表示,桂酒企業要先站起來,才能走出去,最終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