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這個低度酒,它是從什么時候誕生的。就是我不知道大家現在對一個低度酒是什么看法,我再說說我個人吧,其實我從小到大也經歷過很多酒局,其實我小時候無一例外都是低度酒,這個我想可能跟以前我們不會喝酒有原因,還有另一個方面,這個酒會受地方飲食習慣影響,就像醬酒剛火那會,我感覺我們酒局上面度數明顯變高了,就是被這個醬酒給帶的,身邊朋友喝酒的度數也是越來越高,而且一旦喝了高度以后,再回來喝低度,那確實感覺就不行,就會感覺這個低度沒勁,沒有那種香味,那么,其實在我們國家的一個白酒釀造史上面,低度酒的誕生其實并不久。
就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那會,國內白酒的度數基本上都在60度以上,那會兒沒有加水降度這個概念,用我們現在話來說,基本上全是原漿,那會很多人都以為度數高的酒才是好酒,比如說65度的二鍋頭,63度的汾酒,60度的五糧液等等,度數都不低,但是那會你會發現,世界上其他品牌的蒸餾酒都是40度左右。因為別的國家的酒都是40度左右,就會導致我們白酒外銷很少,就是對老外來說度數太高了。我們當時的外銷的白酒基本上都是被華僑給消耗掉了。
那么,我們當時就為了把這個白酒推向世界,周總理就提出了要開發這個低度酒,你不開發低度酒,老外接受不了呀。所以他就想改變這種中國白酒,一直都是燒刀子,悶倒驢這種一聽起來酒很猛的形象。那么在上級指令下來以后,有很多酒廠肯定要著手搞這個研究工作,所以當時是張弓跟五糧液酒廠是率先研發這個低度酒,當時有很多酒廠也做這個研究,但都做不下去,因為這個白酒降度以后,最大的問題就有兩個。
一個就是酒體會變渾了,就是常溫下,你可能不會感覺酒體變渾,一旦到冷的地方,酒體就會變渾。那么另一個問題就是口味寡淡,其實要把這個低度酒做到低而不淡,低而不寡,真的是非常難。就這點,經常喝酒的人應該都知道,特別是這個低度酒,他經過長期存放以后,那么低度酒的水味就更重了,其中張弓酒加完漿完之后,把這個白酒送到了寧陵雪糕廠,然后用那里的冰箱,把這個酒降溫到零下18度,一旦到了溫度特別低之后,酒里面就會形成大量的一個絮狀物,就跟那個柳絮一樣,其實你說這個影響健康,其實它不影響,只是不太美觀,只是里面全是這個東西不敢喝呀,所以就得把這個東西用脫脂棉給過濾走,過濾的話,肯定又會帶走一部分酒的風味,本來這個酒,它就兌水降過度了,它的味道本來就不飽滿了,再加上過濾,這個酒體香味就更淡薄了。
但是為了響應號召,張工酒還是用了上百次實驗,采取了冷凍過濾工藝,最終,他還是克服了這個白酒低度化的技術難題。最終呢,在1973年成功研究出了這個38度張弓酒,從這里開始,中國的第一瓶低度白酒誕生了。不過還有一個叫貴州醇的酒企,研究出了35°的低度酒,而轟動一時。
現在說起貴州醇這個名字,現在應該很多人都非常陌生,說它風靡一時,很多酒友更是很難理解,甚至會覺得我在瞎掰,但你要是了解就不會這么說了,它在90年代的產量就已經破萬噸,年銷售額高達3億元左右,并且在92年成為貴州白酒行業納稅第一名,全國白酒行業納稅第二名,這樣的數據規模說它風靡一時一點也不過分。
總的來看的,我們今天國內市場上42度以下的白酒占到了50%以上。那么算上50度以下的白酒已經占到了市場90%以上。包括白酒太斗梁邦昌說,中國白酒市場低度酒和白酒低度化已經是勢不可轉的一個趨勢了,所以我們能現在看到超市里面很多都是低度酒,特別是在零幾年到10年,但醬香酒起來以后,就會發現它又帶著整個白酒往高度方向發展,所以對于這個白酒高度跟低度,大家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就可以了,有什么意見或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