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01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主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姚景源在主題演講——《生活變遷(從吃飽到吃好說開來)》中,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以及“吃出健康”三個階段,讓大家從吃里感受到宏觀經濟運行的脈絡,給食品行業企業家如何調整企業、順應未來大環境,闡述了食品行業必須調整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思想,提出了“學習國際先進水平、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等解決思路,是一堂耐人尋味的“公開課”。
1993年,糧票被正式取消。“那一年,我在商業部任司長,當時的商業部就管全國的糧食和糧票,曾經,有幾十個武警站崗保衛糧票,后來,糧票不再屬于國家重要物資了,武警們撤走了,糧票就成了人們的收藏品。” 演講開篇,姚景源從糧票的故事說起。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扣除價格因素),增長了了175倍,除了中國,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這一點!這個數據比較抽象、不好把握,可以看中國經濟一些具體的實物鏈。比如說中國的鋼鐵,1949年,粗鋼產量是15萬噸;2018年,粗鋼產量9億3千萬噸,折合每天均產量超過200萬噸。中國是世界鋼鐵第一大國,整個鋼產量現在已經占世界鋼鐵總量的60%。再看水泥,70年來,中國水泥的產量增加了3344倍!
再說教育的變遷。70年前, 80%的中國人是文盲,現在,2018年,青年大學畢業生834萬,研究生50萬,還有小留學生40萬,全國完全實現了九年義務制教育。
再看人均壽命的統計數據。1949年,中國人平均壽命只有35歲。1978年,改革開放那年,人均壽命是68歲。現在,人均壽命是77歲。70年來,中國人平均壽命從35-77歲,增加了42歲,全世界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做到了?
綜合上述變遷可以說 , “7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中國這70年是近代人類史上最輝煌、最偉大的詩篇!”
大型食品企業要研究好工業化道路
“我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把握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因為主要矛盾是在不斷變化的),可以從把握吃開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吃飽階段,能讓大家吃多少,能不能讓老百姓都吃飽,這是我們當時的主要矛盾,是數量的問題。第二階段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到吃好階段,餐桌上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全擺上來了,現在,“三高”的人群卻人比比皆是!現在,我們進入到“健康階段”,吃出健康來,成為我們的生活理念。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就看一個吃,我們經歷了由“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三個階段,這也體現了民族的進步。
再從“第101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的舉辦地——天津所獨有的美食,諸如煎餅果子,狗不理包子,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來說,特色美食是當地地域文化的積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再看全球布局的麥當勞。麥當勞之所以走向世界,首先他是工業化生產。由此,“我認為,食品一定要與工業化結合,工業化的基礎是什么呢?是標準化。麥當勞的工業化,是構筑在在標準化、定量的基礎上。”像中糧集團這樣的大企業,要研究好“如何讓我們的食品走工業化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我們遇到的問題
這段時間,我參與了“十四五”規劃的討論。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現在下行壓力比較大,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一方面,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在逐步成長;另一方面,舊的傳統增長動能是在衰減。
新舊動能轉換的當口,我們遇到了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過去,中國經濟增長靠什么?
一個是靠大量的資本投入,大量的資本投入讓我們遇到了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大量的資本投入意味著要釋放更多貨幣。2001年,中國的貨幣數量是15萬億,現在,這一數字是190萬億以上。十多年間,我們的貨幣量增加了十多倍。為什么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這么多的“票子”,按道理來講“錢多了,貨幣量多了應該價格下降。但是,企業家恐怕現在還是深感企業融資難、貸款貴。一方面,我們整個的貨幣政策要和整個的經濟增長相適應,另一方面,現在總在倡導的是“不能再搞大水漫灌”!
第二,我們過去更多的是靠大量的資源投入,我們到處挖礦,結果走了一條高能耗的路子,接著就是高污染。“以后,我們再也不能搞要錢不要命的事”,再也不能用透支資源,破壞環境去追求增長速度!
第三,過去中國經濟高增長還靠什么?靠人,我們人多。現在,我們人口紅利消失了。從三個數講,1980-1989年,全國一共生了2億2千800萬孩子,也就是常說的“80后”;1983年,搞獨生子女政策,90后降到1億7千400萬,00后現在是1億2千600萬。這是什么概念?三十年的時間,中國孩子的數量、年輕人的數量,減少一個多億,數量減少得如此巨大。
再說一個“代際更替”的概念,就是按照人口學的原理,一對夫妻平均生2.1個孩子,去掉夭折的一代人換一代人,人口總量的不變,目前,在北京,一對夫妻平均生0.8個孩子,這是多大的問題!來自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去年比前年中國新出生的嬰兒減少200萬,另外一方面,60歲以上的老人新增長859萬,這一減一增給我們食品工業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呀,做食品的企業家,要看到人口結構的變化,對食品產業帶來的新變化。
另外,食品工業也遇到勞動力成本急劇上漲的問題。中國以前走過的路,就是用廉價勞動力招商引資,加工貿易,生產低價格商品,由低價格打天下,干出口。我到福建調研,福建泉州30多家紡織、服裝、鞋類企業,都到越南去了。6月份,越南工人的工資是1500-2000人民幣,我們1500-2000人民幣上哪兒請人去?食品工業在一定程度上吸納勞動力比較多的,過去是勞動密集型,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時候,食品企業要考慮,怎么提升技術改造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搞食品的企業家要有緊迫感
當前,我們現在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第一需要,就是食品!
搞食品的企業家應當有緊迫感。2018年,中國人出境旅游是1億5千萬,抽樣調查的結果是人均消費10000~15000元人民幣。買什么呢?奶粉,還有馬桶蓋。我們要反思,為什么這些人到國外去了?還不是我們的食品工業沒有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嗎?大家走出去,滿足自己美好生活的需要。2018年,上海進博會排在最前面的是什么東西?食品!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還有津巴布韋的牛肉也在展出,看人家的品質和價格,“咱們還能養牛嗎?那你怎么辦呢?”再看國內的豬肉價格,單是九月份一個月,豬肉價格就漲了69.3%!這真怪不了貨幣,任何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的問題,就是較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商品,票子發多了物價上漲,但是這回肉上漲真不是票子發多的原因,真跟央行貨幣政策沒關系!
我們過去恐怕更多的把眼光放在糧食上,我們連續十五年豐收,這是了不得的成就,現在達到1億3千萬斤,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我們過去更多的關注糧食,對于肉、禽、蛋、菜,對于食品工業關注的不夠,這是一個了不得的發展前景!
將來,中國最有前景發展的領域,就是與人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就是食品,一天吃三頓,而且越吃越得好。我們知道,經濟學一個基本原理是消費結構升級,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文明文化程度的增加,他的消費是由低到高要不斷的升級,中國現在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階段,你看我們十三億人擺脫了溫飽,解決了貧困,我們現在是兩個一百年,到明年我們是建黨一百年,2020年底實現第一個目標,就是實現全面小康,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第二個目標是建國100年2050年要把我們國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什么是現代化強國?我總結出三句話:“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山河美麗!”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民生,民生的改善關乎老百姓的獲得感,從這一點看,食品工作太重要了!“食品工業能創造產品還能吸納就業,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現在,在十三億九千萬中國人中,中等收入的階層達四億人左右,人們對于工業化的食品需求越來越高,對工業化食品的品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但是我們有一個什么問題呢?我們為什么還到國外去買食品?就是我們目前自己還沒有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是一個差距,怎么樣讓消費結構升級能夠拉動我們國內的食品工業的產業升級,產品升級,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我給大家講,不要怕講問題,也不要怕講差距,經濟學講問題就是增長潛力,差距就是增長空間!”比起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差距還是很大的,食品工業從業者還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善,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