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了解更多白酒知識!有粉必回!
曹操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流傳中華大地千年,至今仍然回響不斷。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中原大地對酒的執著熱愛。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
河南歸來不喝酒
初到河南的外地人都會被彪悍的酒文化給嚇到,之所以好勸酒,完全是因為河南人誠實好客。
上了酒桌,才能親眼見識到河南的海量和風范。河南的酒桌文化中,在于飲酒和敬酒的那股豪氣的做派。河南人不僅善飲,而且善勸,敬酒與被敬之間,都有著一種嚴格的"程序"。
敬酒與端酒
在河南人的酒桌上,如果有初次見面的人,"認識酒"是必不可少的。認識酒一般是"敬一個、端一個",也就是最少也要喝兩次。
敬酒每一杯都有說法,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套論證,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納,無所不包,讓人覺得不滿飲此杯,簡直枉來人世,于是在溫籍間讓人酩酊大醉。
同飲和倒酒
整桌同飲是全國各地都有的習俗,河南也不例外。賓朋皆坐,上第四道菜或六道菜后(三個菜是不喝酒的,三個菜喝為"斷頭酒"),尊長或東家便會提議同飲,同飲一般至少三杯。
倒酒、同飲三杯之后,主家便會出來,給賓客們倒酒,每人倒三杯,然后與賓客同飲一杯,所以這樣算下來的話,每位賓客至少要喝三杯酒。
魚頭酒
魚頭酒,大約北方很多都有這個講究,各地規矩略有不同。
桌上有一道魚,那就要喝魚頭酒。魚頭要對準主賓或輩份最高的人。河南人說:“頭三尾四,肚七背八”,就是魚頭對著的人要喝三杯,魚尾對著的人要喝4杯,魚肚子對著的人要喝七杯,魚背對著的人要喝八杯。
另外魚肚、魚翅、魚眼睛都有喝酒的算法,有人最后一算,居然算出了108杯!這樣喝誰受得了?
那么不太能喝的人遇上魚頭酒怎么辦呢?拿筷子捅魚,名曰: 捅捅(通通)不喝!被魚頭所指,可以用筷子夾片菜葉子蓋上魚眼,這叫“一概(蓋)不論”,大家喝隨意。
河南喝酒“四大怪”
一、 喝酒必有涼菜
先上涼菜,后上熱菜,涼菜不上完,熱菜絕對不能上,這是規矩。在河南,不管是哥幾個小聚喝酒,還是在莊重的大酒桌上,涼菜一定有,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都必須有。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涼菜沒有喝酒的氣氛。很多人都說是奇怪的習俗。
既然先涼后熱,于是,能不能熬到熱菜上桌,成為衡量一個人酒量的標準。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熱菜就“溜邊”的,那酒量只會被人嘲笑。能熬到“滾蛋”湯上桌的,那才是酒場老手!
二、到場人都會帶酒
如果是幾個人一起喝酒的話,那肯定每個人都會帶上幾瓶白酒,就算對方說了,今天他請客,但到場的人很多還是會帶酒。也許是人情世故的原因,但他們一致觀點是為了喝得助興,不然喝到一半酒就沒有了那豈不是很敗興。
三、 喝酒講究“由頭”
河南的酒桌上是講究由頭的。如果沒有由頭咧,那也沒關系,想喝酒總能找出由頭來的。比如慶祝過去的一年或者是祝愿未來的一年等等。
四、 白酒和啤酒從不摻著喝
以前可能還有摻著喝的人,但是現在這種現象基本已經沒有了,因為愛酒的人都懂這個常識。
沒有劃拳對付不了的酒量
如果恰有某人,酒量過人,敬酒、端酒,加上魚頭酒都接了下來。那也沒關系,我們還有助興的小游戲。那就是劃拳,劃拳時的熱鬧,把主人熱情好客、賓客滿席的自豪感都表現了出來。不劃拳在一起喝悶酒,是不盡興的。
禮儀之地的河南,劃拳之前的還是很有講究的。兩個人手掌輕搭一起,便是“哥倆好”,然后才開始劃拳,臉紅脖子粗,儼然一副打架的模樣,然而待到每一局輸贏已定,再開始,又是必不可少“哥倆好”。
河南人之所以這么能勸酒、之所以有這么多路數,一是因為河南人實誠、好客,如果不讓客人喝好,總覺得沒有招呼到位;二來作為酒祖杜康的家鄉,河南酒文化源遠流長,自然也就發展出了諸多套路。
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酒肉穿腸過,朋友心中留!"
"酒壯英雄膽,不服老婆管 !!! "
這些豪言壯語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何以解憂,唯有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