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擁有先進的深潛科考技術,是衡量一國科研力量的重要指標。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外就開始了載人深潛。短短數十年,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已經躍居國際一流水平。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已達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劉燁瑤是第一批駕駛“蛟龍號”下海深潛的試航員,同時,他也是我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的主任設計師,承擔著多種聲學設備的國產化研制和船載水聲通信系統研制的整體設計。
“如果把載人潛水器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聲學系統就是這個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在劉燁瑤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蛟龍號成為全球首臺應用高速數字水聲通信作業的載人潛水器,通過這套系統,蛟龍號能夠在數千米的深海之下,持續穩定地向母船匯報狀態。
而當下潛到海底時,即使光線充足,能見度也只有十幾米甚至更低。蛟龍號在深海里能“看路” “說話”,都與聲學技術密不可分,通過它們,深潛探測器得以進行通信、定位和地形探測。
目前國外的技術,需要人工查看相關參數,再用語音匯報。而“深海勇士”作為世界上唯一執行常規化夜潛模式的載人深潛器,技術要求更為嚴苛,其船載水聲通信系統是劉燁瑤的一項創舉——他為“深海勇士”開發了一套新的船載水聲通信系統,并放在母船“肚子”下面,從而能更快捷、高效地進行水聲通信。
2017年,是劉燁瑤第一次下潛到海底,深邃漆黑的海底世界呈現在他眼前,他親手創造出來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則為他探知著周圍神秘的一切。“兩臺潛水器研制的團隊和技術,相互之間有著傳承和積累”,而劉燁瑤也是這兩臺大國重器之間的紐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