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上,減稅降費、精準脫貧等成為討論熱點。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建議與發言,《華夏酒報》記者總結了6個關鍵詞,從行業角度進行分析解讀,助力中國酒業健康發展。
//
減稅降費
//
今年兩會熱議的大規模減稅降費已經持續三年:2017年全年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將有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
3月5日,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這一系列措施,在全國人大代表、宜賓金喜來酒業公司副總經理易家祥看來,就是從政府節流,來為企業減稅降費,來支持經濟發展,為企業發展開源。
于酒業而言,此項政策的出臺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因為當前白酒稅收主要由增值稅與消費稅構成,其中,消費稅計稅價格包括兩項:20%的從價稅率和0.5元/斤的從量稅。所以,此項政策出臺對于稅收負擔重的酒業來說,無疑是剩下了一筆“巨款”。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表示:“如茅臺、五糧液這樣的大型酒企來說,利好將體現得更為明顯,因為營收規模大,3%的降稅,能夠增加一筆不小的利潤。”
根據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分析研究顯示:白酒上市公司(以2017年年報為準),如果按照含稅收入不變,即產品價格不變,且產品供求不變,進項稅和銷項稅的稅率一致,那么,增值稅減稅部分則為利潤增厚部分。假設增值稅從16%下調至13%,而其他不變,即增值稅稅率將分別為13%、10%和6%這三檔。
通過國金策略的統計分析,減稅后,2017年白酒營收前三的“茅五洋”,增厚凈利潤規模分別達到11.98億元、1.71億元與3.40億元,瀘州老窖、汾酒、順鑫農業均有億元以上的增厚凈利潤,千萬級增厚凈利潤白酒企業占9家,金種子增厚凈利潤比重達192.10%,根據國金策略統計的18家白酒上市公司數據顯示,增厚凈利潤規模共計23.55億元。
減稅政策的實施,為酒企帶來了巨大紅利,酒企也是感慨頗多。“沒有稅收政策的支持,就沒有古井今天的步步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古井集團董事長梁金輝表示,“作為集團的當家人,我能切身感受到稅務部門給予的關注和支持。高效的辦稅流程,貼心的政策輔導,讓我們更舒心地享受到國家給予的政策紅利。”
減稅政策給酒企帶來了紅利,但是,對于酒業而言,尤其是葡萄酒產業,減稅政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么,怎么把減稅降費的目標落實下來,是2019年最關鍵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在兩會上提議:建議有關部門按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做法,將我國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逐步取消10%的消費稅,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率,以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希望未來在減稅降費政策落地過程中,適當增加對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關注,通過調整征收環節和消費稅分類等手段,完善葡萄酒稅率,讓企業享受到政策釋放出的紅利,參與到全球化的市場競爭當中。”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將為酒行業發展帶來實質性的扶持與幫助,進一步提高酒業競爭力。
//
綠色發展
//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仍將“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單獨成篇,強調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其中,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是2019年的三大任務。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企業作為污染防治主體,必須依法履行環保責任。
3月10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竇樹華表示,今年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就是依法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重點檢查飲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實施情況,還有水污染防治的標準、規劃、監督管理制度實施的情況,以及重點流域、重點湖泊、重點區域治污的措施、法律責任落實的情況。
由于生產需要,酒企的廠區一般建立在水源附近,并且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廢水等,污染環境,但是酒企卻主動承擔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的責任。
屬于赤水河沿岸的茅臺集團,主動融入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發展大局,以最大的力度,開展赤水河生態保護,扎實推進生態建設。除此之外,茅臺集團還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全面領導生態文明建設,編制了《2015―2020年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生態文明建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環境保護文件,將赤水河生態保護納入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層面,構建了四個層級生態文明管理體系。
五糧液對宜賓十里酒城獨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倍加珍視,在發展的同時不遺余力地加以保護,使發展與生態和諧共生,并在行業內率先探索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四川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表示,五糧液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地區的岷江河畔,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像呵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打造以釀酒生產為主導,集特色生態、文化體驗、工業旅游為一體的世界級一流產業園區,建成全國白酒行業綠色發展的新標桿。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五糧液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五糧液已經將生態保護和公司責任體系相融合,開創了白酒行業循環經濟發展之先河,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釀酒生產“零排放”的白酒企業,五糧液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42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中白酒行業惟一的一家企業。
加強生態保護、治理環境污染,與酒業發展息息相關。酒類企業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速度與質量、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系,努力走出一條綠色、協調、可持續的新路子,推動酒類產業從規模、品牌效益向品質、特色效益轉變,實現產業改造提升和優化升級。
//
保護知識產權
//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讓違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同時也提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對于酒業來講,無論是國內的一線品牌還是區域品牌,都深受假酒的困擾。
因為制假成本低、違法成本低、懲罰力度低、監管力度低等各方面問題,假酒在市場上十分盛行,但是假酒對消費者身心健康、企業品牌造成巨大影響,導致企業與老百姓怨聲載道。
對于打擊制假售假,全國人大代表、洋河股份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李薇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建議:首先,政府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拓寬管理領域,加強監控和執法;其次,鼓勵支持專利申請;第三,針對國際上針對中國企業的專利訴訟,相關部門建立專門預警機制,出臺防御性專利策略。
而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盤州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留芬則對制假售假行為“恨之入骨”,她說:“對中小企業而言,普遍面臨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弱、缺乏保護手段和技術等問題。不少中小企業也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但由于不了解專業性要求,往往不能有效地保護創新成果。”
除了中小企業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手段與技術之外,對于制售假行為,懲罰力度低也是導致制售假行為猖獗的重要原因。余留芬表示,對制售假行為應永久存檔記錄,將制假被起訴者申請列入失信人名單的建議。“對制售假企業罰款,不能只是‘罰酒三杯’,還要像懲治老賴那樣加大懲處力度,限制他坐飛機高鐵,形成更有力的震懾。”
代表委員們還建議,應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形成“打假共治”局面。例如建立假貨線索舉報制度,對于提供重大制售假線索的舉報人給予表彰或獎勵,提高全民參與打假的積極性。“下一步我們將與茅臺集團開展合作。茅臺自身有一套很好的數據防偽手段,如果和浪潮的技術結合在一起,未來消費者一掃碼就能知道所喝的茅臺酒是真是假。”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做客央廣經濟之聲《企業家說》時說。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對違法犯罪的造假售假者應采取最嚴格監管、最嚴厲處罰,才能最大程度形成震懾力。而要予以根治,就不能只靠一城一地的突擊檢查,必須全國各地、各相關部門協調行動,對制假者形成包圍網。或許,一方面重典治亂,另一方面打假共治,如此有望根治制假造假問題。
//
精準脫貧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2019年伊始,五糧液集團在五糧液多功能廳內舉行了“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走進五糧液專場展銷會”,這是五糧液集團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宜賓市委市政府相關決策部署、用行動踐行國企擔當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作為大型國有企業,五糧液長期以來都在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和就業扶貧,也在不斷創新扶貧模式。”據介紹,這些優質的特產將在未來更多地端上五糧液食堂的餐桌,也將有效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
通過“以購代捐”這種新型“消費扶貧”模式,推動形成新型的幫扶協作關系,既能讓受助者、奮斗者有尊嚴,也能讓愛心幫扶者有回報、讓愛心消費者得實惠,更在點滴之間逐漸夯實產業扶貧的根基。
“食品的前端是農業,我們國家脫貧也主要在農村。張裕在國內有2萬畝從農民手上流轉出來的自有土地葡萄園,我們每年付給農民租金。另外,還聘任當地農民種植葡萄,進行集約化、機械化生產。”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強調,“我們是國家級的農業產業化企業,應該有責任在做好企業的同時,讓農民實現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精準脫貧攻堅戰不僅僅是要貧困地區富裕起來,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還要通過教育扶貧助推鄉村振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貧困地區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明顯降低輟學率,繼續增加重點高校專項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人數,用好教育這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茅臺從2012年啟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開始,每年出資1億元,7年累計捐款7.14億元,幫助全國14.28萬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涵蓋全國31個省市1600多個縣。
酒企通過收購農作物為農民帶來收益,以及招收大量勞動力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等方式來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能夠看出,酒企作為區域的支柱產業,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各種方式幫扶鄉村振興發展,彰顯了酒企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
國際化
//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白酒產量占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近40%,但白酒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卻不足8%。產品標準、文化差異、消費習慣差異、商業模式、關稅政策、貿易壁壘等等,這些都是白酒國際化進程中需要面對的重重關卡。
中國白酒走向世界,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白酒國際化發展迎來了契機。如何破題“酒香也怕巷子深”,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就此“問診開方”。
為推動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洋河股份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李薇提出三條建議:首先,加強白酒文化輸出和傳播;其次,引導中國白酒形成合力,拓展海外市場;最后,對中國白酒屬性予以界定,對中國白酒與進口洋酒在關稅等方面予以公平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對于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則建議進一步加大白酒的國際化發展支持力度,出臺白酒出口專項政策,積極推進制定白酒國際化標準,多措并舉爭取貿易平等,經貿交流與文化交流相結合,持續提升白酒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白酒文化故事。
“中國白酒多以工業品、消費品的物質定位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與中國白酒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蘊相比存在著明顯落差,對各國消費者還缺乏強有力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全國人大代表、舍得酒業副總工程師、酒體中心總監余東說。
中國酒業國際化之路,除了酒企自身努力之外,政府部門及相關協會也要為之出力獻策。“政府部門要為中國白酒‘走出去’爭取平等權利,同時白酒企業也應與時俱進,了解白酒市場的新動態,年輕人口味的新變化,為適應國外市場打好基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陳新有表示,只有苦練內功,中國白酒國際化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雖然中國白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與世界其他酒種還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年來,通過中國酒業協會攜酒企組團出海、酒企贊助體育賽事、完善海外市場銷售網絡、開設專賣店、亮相國際會議等措施,加重對海外市場的布局,中國白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在逐漸提升。“白酒在海外的推廣要避免短期近視、商業功利的廣告宣傳,以創新方式活化并傳播,才能更好彰顯中國白酒的生命力。”余東說。
中國酒業正在積極通過各種方式走向世界,但是國內市場也面臨著巨大壓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如此一來,或將會有諸多的國際品牌進入國內市場,沖擊國內酒水品牌,這就需要酒企在“走出去”的同時,練好內功,守住國內市場。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釀酒行業也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建設。
3月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西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建議,要定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普法宣傳,組織實施食品安全風險防范和隱患排查專項治理,并利用互聯網手段,實現食品安全社會控制。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今世緣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周素明講到:“今世緣一直視釀酒為良心工程,全面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具體表現在:質量文化保安全,溯源管理保安全,過程管理保安全,科技創新保安全,綠色工廠保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也提出了關于食品衛生標準方面的議案,“‘民以食為天’,酒類屬于食品類,但酒和食品又不完全一樣。我建議應該科學、合理地完善釀酒場所的管理。”
釀酒行業屬于傳統行業,尤其是白酒行業,生產過程中多采用傳統工藝方式,導致釀酒場所往往給人“臟亂差”的印象,對于釀酒場所管理的完善,也將會提升酒業的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周洪江表示,隨著科學的發展,檢驗手段更加現代化,食品標準在不斷修訂。
周洪江舉例道,新標準出臺后,按照舊標準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流通,應該怎樣來對待?特別是舊標準并不影響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又如,一旦新標準出來以后,如果馬上按照新標準來執行,那么原來的產品不合格,嚴格意義上是要召回的。然而一個產品生產出來,經過批發商、分銷商,以及在終端進行銷售,不是需要一天、兩天,這個鏈條是非常長的。
因此,周洪江建議,在食品標準修訂的過程中,應該有一個更加科學和完善的程序。
科技的進步,不僅推動食品標準修訂,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也得到運用,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表示,新技術的發展對于食品安全監管來說,永遠是機遇和挑戰并存,而且是機遇大于挑戰。
孫寶國指出,新技術的發展也會帶來食品安全監管的新課題,比如農用塑料的降解對于環境的影響、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這就需要通過依法監管來完善法律法規標準,特別是提升行業從業者的自律,來減輕新技術的發展對食品安全監管帶來的挑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