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熱映的電視劇《芝麻胡同》中,主人公經營著一家名為沁芳居的醬菜鋪,而在劇中,醬菜鋪的行話,也深深吸引著觀眾,也引起了觀眾對醬菜的關注。
在國內,說起醬菜,那就不得不提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六必居。
關于“六必居”名號的由來,在六必居至今還保留著一塊古木牌,上面書寫著“六必”的說法:黍稻必齊,曲蘗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而這句話也是對生產醬菜的工藝要求,即黃米、稻米用料必須備齊,釀制的曲必須備實,用水必須清澈,盛器必須優良,火候必須掌握適當,泉水必須純香。
除了生產工藝嚴苛之外,在原材料的選擇上,六必居也有著嚴格的要求。糖蒜專選大六瓣紫皮蒜,黃瓜要4到6根一斤的。而六必居傳統醬菜中的另一個明星產品——甜醬甘露的原料則是產自內蒙古薩拉旗。在選擇甘露的過程中,工人們要挑選個頭整齊飽滿的甘露。而且,每年只有從10月份以后才開始采收,甘露一采收下來,就運到工廠里及時加工。
嚴苛的生產工藝和嚴格的原材料選擇,讓六必居醬菜擁有了過硬的質量,在1916年的一張廣告上,介紹了六必居醬菜的特點:品質優良、色澤鮮亮、咸甜可口、脆嫩醇香。而這也能說明六必居醬菜的品質。
因為產品廣受消費者喜愛,六必居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但是,為了保證在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醬菜工藝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2006年,六必居申請“非遺”工作開始啟動。2008年6月14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必居醬菜制作技藝”位列其中。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消費者了解和認識六必居的傳統技藝傳承與發展歷史,六必居建造了“六必居博物館”。
“六必居博物館”恢復六必居老店前店后廠的歷史原貌,在博物館內還有六必居文化展示、傳統醬菜制作技藝演示及特色老字號品牌產品銷售,而這些也闡釋和展現了六必居公司弘揚民族品牌,挖掘、保護和發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美好愿景,更加完美地再現了中國醬腌菜行業及老字號六必居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幾百年發展,六必居依然能夠屹立不倒,并深受消費者喜愛,除了在生產工藝與原材料等方面有著嚴格要求之外,在經營與管理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辦法。
首先是內怕長支外怕欠。如果內債外債太多,就會把買賣壓。在六必居幾百年的經營過程中,店鋪內任何人都不準超支或占用店內資金,這里的任何人也包括掌柜。這個規定的嚴格執行,保證了店鋪資金的周轉和不必要的浪費,而六必居也從不對外欠債。
其次是不用“三爺”。三爺指的是少爺、姑爺和舅爺。因為“三爺”不聽使喚。六必居不養吃閑飯的人,經理也便于管理職工。
最后是喝“欄柜酒”。每天晚上營業結束之后,為了加強店鋪管理者和采購人員、跑外的、管賬之間的溝通,掌柜就會和伙計們喝“欄柜酒”,名為喝酒,其實是總結當天的工作,進行一個總結,通過“欄柜酒”,增強了管理者與伙計之間的交流,增加了團結力。
正是因為堅持傳統工藝傳承與守護,保證原材料質量以及獨特有效的公司管理制度,六必居這樣一個中華老字號經歷幾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并且道路越走越寬,走上國際舞臺。
編輯: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