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曾經一場毒酒案27人的死亡,222人中毒入院,如今還有人心存僥幸對當時白酒市場的一個影響,如果說98年以前,白酒行業是散養的一個狀態。那么98年以后白酒行業就進入了一個圈養的時代。
第一就是朔州假酒案,我讓他成了中國酒類,就是監管市場的一個分水嶺。八九十年代市場上的假酒是非常多的,這個就是因為市場約束不到位導致的,在當時,你只要能搞到可口可樂的瓶子,你在里面灌上顏色差不多的汽水,你就能當可口可樂賣,當時沒有什么專利,盜版之類的說法,也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款,所以這都是一步步完善的,特別是到我們現在的法律十分健全,還是需要一步步去完善。
那么白酒行業的一個分水嶺就是朔州假酒案,根據當時國家技術監督局提供的一個調查情況,他發現僅僅是山西汾陽杏花鎮當時有一個中杏酒廠,有些酒友應該知道,當時他生產的這個19種品牌的白酒都是假酒,而且這種情況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就不止在山西就直到我們現在,雖然這19種白酒都已經銷聲匿跡了,但是他的后遺癥遠遠沒有消失啊,就是從這個山西朔州毒酒案之后,全國上下開始圍剿山西白酒。
那么山西當地的白酒產業肯定是打擊特別大,當時支撐起山西白酒半壁江山的一個文水縣,這一個縣城當時年產能夠達到12萬噸,朔州假酒案出來之后,當時整個造酒行業就全部癱瘓了,但是這個縣城里面又是家家都開釀酒坊,人人都會釀酒,就是在97年那會全縣白酒生產能力都達到了2.5萬噸,大家正計劃在1998年的時候鴻圖的時候,很不幸呀,他就嘗到了自己人釀造的一個毒酒,也讓整個朔州市白酒行業全部都是停業整頓,就連當時的汾老大也沒能跑掉。
基本上可以說把整個山西的白酒都給一網打盡了,當年這種“借見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種千年美名,差點毀于一旦。當時主要就是文水縣的一個白酒,它大多數都是以這種散裝的形式銷往市場,他一直都沒有自己的品牌,這種模式就像是我們現在的一個基酒供應商,他沒有自己的品牌,哪個酒廠要酒,他就供應基酒。沒有品牌,就容易出現冒牌假酒。
80年代中后期,山西有兩種酒,非常好賣的就非常暢銷,一個就是北方燒,還有一個六曲香。這兩款酒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就正是因為他暢銷,假冒產品紛紛上市,那么你假的太多,再不打假,市場監管力度再不夠,各種各樣的假酒,最后肯定得喝到消費者的胃。所以不到三年,這個北方燒跟六曲香就徹底從市場上消失了,當時那個朔州毒酒案里面的那個主犯王清華,就因為造假酒判過一次刑,刑滿之后,他就繼續重操就業,然后越干越大,干到最后干出了這個山西朔州毒酒案。
那么在當年的那個假酒風波里面,其實受災最嚴重的還是汾酒,當時汾酒年銷售汾酒系列就達到了一個3.2萬噸,他當時是歷史的最好的水平是年銷售是8.3億,當時利稅是2.7個億左右,當時是全省利潤第一家,然后這個假酒外一發生,馬上就殃及池魚,馬上就禍及汾酒廠,其實罪魁禍首是當時查出來一個是汾陽市杏花鎮的一個中杏酒廠,它跟這個汾酒廠距離特別近,所以在查假酒的過程中將這個汾酒廠的汾酒和中杏酒廠的產品一并封存,這兩款產品,你不注意看他出廠的公司,你可能都認為他是一家產的
。
這就導致原來跟這個假酒沒有1毛錢關系的汾酒,受到了一個嚴重的影響和打擊,直接從老大的位置跌到了第九,才叫了沒幾年的汾老大直接就一落千丈,當時集團董事長高玉文,他是悲憤交加,他說汾酒因為這事至少三年翻不過身,不幸被他言中了,而且不止三年,直到2000年歲末的時候,汾酒集團才開始恢復一點元氣,就是在這一年,汾酒集團銷售額還有利稅創造了一個遲到的一個新高,當時銷售額達到了10.8個億,那么比上一年是增長了10%
。
那么這次事件過去之后,國內整個釀酒行業都掀起了一個自我整頓的風潮,畢竟大家都害怕自己是下一個汾酒,莫名其妙躺槍,你小酒場可以不管不顧,你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大廠肯定不行,所以當時貿易部就發話說,一定要加強酒類立法,理清各方面的關系,才能有效的控制酒類市場的一個混亂局面。當時茅臺酒廠的書記鄒開良說,要切實加強市場管理,打擊這個假冒偽劣產品,為這個名優白酒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當時時任五糧液酒廠副廠長徐國強說,不打假,名酒在未來難以生存,所以說像這種類似打假和整頓的事情,在那一年比比皆是。
因為在1998年以前,我們國內根本就沒有什么統一的酒類管理法規,只有當時特別少的地區,你像河北還有其他一些極少的地方才有一點點一種酒類管理條款。正因為如此,當時國家質量監督局,就批準了國家輕工業部申報的酒類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從這以后,所有的白酒生產企業,你必須得有生產許可證,你才能生產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