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將在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也正式開啟。
話說,2021年的兩會備受矚目,因為今年不僅是我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個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全國兩會極具特殊意義。
然而,對于眾多中國葡萄酒企業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今年兩會,國產葡萄酒10%的消費稅有望取消嗎?
降低稅負成本,將國產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取消10%的消費稅,幾乎是每屆兩會葡萄酒行業的代表委員們建言的核心主題。
然而,“兩會”年年開,有關“取消國產葡萄酒消費稅”的提案議案年年提,但一直尚未有明確的進展。
所以,趁著熱度,忍不住斗膽小聲想問一句:今年兩會,國產葡萄酒10%的消費稅有望取消嗎?
01
四次兩會不同提案的相同“執念”
事實上,近幾年來,業界呼吁給中國葡萄酒“減負”的聲音不斷,特別是在減免消費稅上呼聲甚高。不論是國產葡萄酒企業張裕,還是以葡萄酒為重要產業的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都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振臂疾呼。
梳理過去四年有關葡萄酒行業在兩會上的發聲,無不與呼吁“降稅減費”相關,足見代表委員們對這一“執念”的根深蒂固。
2017年兩會
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張守志和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議,建議國家把葡萄酒納入農產品征稅范疇,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
2018年兩會
作為葡萄酒行業唯一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在兩會期間圍繞葡萄酒行業,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關于完善葡萄酒稅率:一個是調整征收環節,從生產環節征收調整為零售環節征收;另一個是消費稅進行分類,比如高端產品征得多一些,低端的少征一些等辦法,以提升葡萄酒產業綜合競爭力。
▲ 張裕董事長周洪江
2019年兩會
時任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在兩會上建議有關部門按照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做法,將我國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逐步取消10%的消費稅,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率,以促進我國葡萄酒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2020年兩會
在去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何曉勇建議,進一步支持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葡萄酒產業。表示應該將國產葡萄酒由工業產品列入農產品范疇,取消10%的消費稅,結合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實際,逐步降低葡萄酒增值稅稅率,降低國產葡萄酒稅負成本。
同時,周洪江也曾在2020年的兩會期間再一次提出減免葡萄酒產品消費稅的建議。
截止發稿前,根據證券時報最新報道,周洪江依然將在2021年的兩會上,繼續建議聚焦減輕葡萄酒產業稅收負擔,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02
為何國產葡萄酒對降稅“執念”如此之深?
相較于白酒板塊在茅五的帶領下一路高歌猛進,當下的國產葡萄酒仍在徘徊中尋找崛起發展之路。
國產葡萄酒的利潤壓力來自多方面原因,其中,產業劃分所帶來的稅費壓力,農業優惠政策不能覆蓋葡萄酒生產全過程等。
據了解,在歐美國家,葡萄酒被劃分為農產品,享受政府的低稅率和農業補貼,有些國家甚至是零稅負,出口享有補貼,西班牙是歐洲國家中稅負最高國家,但也只有7%。
而在國內,葡萄酒屬于輕工業品,承擔了較高的稅負,讓雙方沒有在一個起跑線上競爭。
綜合來看,國內葡萄酒生產企業需要繳納10%的消費稅、13%的增值稅、附加稅以及25%的企業所得稅,特別是10%的消費稅,屬于銷售即要征收,這些導致國產葡萄酒莊的綜合稅負超過30%。
按現行稅率計算,每銷售一瓶價格為150元的國產葡萄酒,其中僅消費稅和增值稅就達34.5元左右,約占售價的23%。高稅率嚴重削弱了國產葡萄酒的市場競爭力。
自2001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進口葡萄酒的關稅不斷下滑,尤其是近年來我國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部分國家已實現零關稅,這進一步拉大了進口葡萄酒和中國葡萄酒之間的成本差距,從而使尚處在緩慢起步階段的國產葡萄酒在與進口葡萄酒的較量中處于不公平的尷尬地位。
行業的低迷也如實反映在冰冷的數據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納入統計局范疇的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130家,其中虧損企業40家,百萬以上利潤的葡萄酒企業僅余張裕公司一家,疊加疫情影響,整個葡萄酒行業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
因而,今年業界人士對取消葡萄酒10%消費稅的需求更加強烈,可謂迫在眉睫。
03
今年兩會,葡萄酒產業降稅還會成為熱點嗎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每年兩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認真建言都承載著人民重托,我們也看到,不管是以張裕董事長周洪江為主的人大代表,還是來自寧夏的政協委員們,他們能在以一種堅持的態度為促進葡萄酒產業降稅而連年不遺余力。
這恰好也是他們作為兩會代表們履職盡責的表現。
從民生來看,葡萄酒產業涉及從種植到釀造、銷售,跨越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葡萄的種植不需要良田,占用的反而是一些貧瘠土地,特別是在像新疆和寧夏這些西部地區,葡萄酒產業對持續提高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產業連年萎靡不振,但從近國內各產區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可以看出,中國葡萄酒產業對未來的“野心”依然很大。在中國酒業協會近期發布的葡萄酒“十四五”規劃中,預計到2025年,我國葡萄酒行業產量達到70萬千升,銷售收入達200億元,實現利潤40億元。
前不久,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和煙臺葡萄酒產區也相繼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分別劍指1000億元和500億元市場規模;2020年有著中國“冰酒之鄉”之稱的吉林通化發布了鼓勵放大山葡萄優勢的政策;河北省懷來縣申請的“懷來葡萄酒”已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同時,相對于序篇中洋溢的躁動、混沌,當前的中國葡萄酒產業可謂眾神歸位下的重裝上位。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蓬勃崛起,已經印證人們并不迷信于標簽,而是對中國葡萄酒給予了十分美好設想。
Wine Intelligence就發布報告稱,今年大多數葡萄酒生產國都轉向購買國產葡萄酒,49%的中國受訪者對中葡萄酒的信心高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54%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現在購買的中國葡萄酒數量高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葡萄酒要想打贏一場絕地反擊戰,除了需要政府降稅減費相關政策扶持外,依然需要在諸多方面提升。
盡管不知在今年即將開幕的兩會上,葡萄酒產業降稅還會成為熱點嗎,期待能聽到更多有關中國葡萄酒產業利好的聲音。同時,我們也呼吁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盡早出臺相關措施,減輕中國葡萄酒企業的稅負壓力,助力產業的振興和發展。
畢竟一個唯有看見未來的行業才能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