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湖南,你會想起什么?
有人說,長沙的臭豆腐,常德的牛肉粉,湘西糍粑等都讓人口水直流,水靈靈的湖南妹子更是讓人一見傾心。
總之,湖南的好,三言兩語是說不明白的。
不過,縱然也太多的好,也很少有人說湖南的酒好,只因湖南白酒都不出名。
那湖南真的沒有好酒嗎?當然不是!
名氣小的暫且不說,湖南吉首的酒鬼酒大家應該聽過,它是馥郁香型白酒的主要代表,其“前濃,中清,后醬”的獨特風格在國內無法復制,像極了離不開茅臺鎮的茅臺酒。
近些年,酒鬼酒在業內的熱度越來越高,坊間傳聞,馥郁香型很快會成為我國第十三大白酒香型,按照當前趨勢,酒鬼酒很可能成為湘酒主要代表。
那么,在此之前,哪款酒是湘酒的主要代表呢?
毫無疑問,自然是在第五屆全國大會奪得“中國名酒”榮譽的武陵酒。
一、曾一度比肩茅臺、郎酒
武陵酒來自湖南常德市,因常德古稱武陵而得名,其前身為從五代時期發展過來的崔家酒坊,那時的崔家酒遠近聞名,曾有詩曰:“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
新中國成立沒幾年,白酒迎來政策機遇期,全國各地的酒廠拔地而起,常德酒廠(武陵酒廠前身)也不例外,只不過當時主釀小曲酒,主要供給地方百姓。
到了60年代末期,湖南游客陡然增多,而作為接待用酒的茅臺酒一時之間陷入供不應求的狀況,為緩解壓力,相關部門決定在湖南釀造一款具有茅臺風格的醬香酒。
經過全方位的考究后,這一重任落到了常德酒廠上,于是酒廠便派人到茅臺酒廠進修,經過3年左右研制,湖南版的醬香酒終于試制成功,武陵酒就此誕生。
因為有茅臺酒廠的鼎力相助,其酒質口感比較接近茅臺,當年就被立為湖南名酒,隨后又被當做接待外賓專用酒,還于第三、四屆全國評酒大會獲得銀質獎(國家優質酒)。
當然,酒廠最終目的是向茅臺看齊,中國名酒便是他們的目標。
經過酒廠釀酒師傅的合力研究,武陵酒酒質再上一個臺階,終于在最后一屆評酒大會以醬香酒最高分成為“中國名酒”,和茅臺、郎酒并稱為“茅武郎”。
據說,武陵酒成功當選,讓茅臺都大感震驚,曾有意把武陵酒廠納為茅臺分廠,但最終被湖南這邊回絕了,在如今看來真的是“藝高人膽大”。
二、異常坎坷的發展之路
人們都說,最后一屆評酒大會是最經典的一屆,不僅把前四屆的名酒納入其中,還增加了一些很有潛力的名酒,將中國白酒推向了高潮。
在那個年代,國內的名酒相繼獲得定價權,國內經濟也從計劃經濟全面走向市場經濟,酒廠開始自負盈虧,此時拼的不再是酒質,還有營銷、品牌、定位等等。
當時正好是電視廣告興起的年代,不少中國名酒、地方名酒借助廣告一飛沖天,比如說四川五糧液、劍南春、全興大曲等川派濃香迅速崛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名酒。
而武陵酒卻沒有利用好中國名酒這塊金子招牌,不是在轉手就是在改制,慢慢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即便后來被湘泉、瀘州老窖、聯想接管,也沒能壯大武陵酒。
其發展之路異常坎坷,經過多次轉手都未能翻身,不免讓人心生憐惜,用老百姓一句話來講,“好好的一個苗子,硬生生被糟蹋成這樣”!
個人覺得,如今白酒市場格局已經穩固,階梯壁壘已經形成,老品牌復興任重而道遠,但不是沒可能,畢竟品牌基礎還在,倘若運營得當,也有翻身的可能。
能否翻身我們很難預測,不過從武陵酒的發展軌跡中,我們能吸取一點教訓: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管是光環多么耀眼,如果不懂營銷,不會講故事,不擅長市場運作,名酒也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其他不太出名的白酒更是如此,比如說古道江湖酒。
一款52度的濃香型白酒,產自四川邛崍,原料和五糧液、劍南春等諸多川派濃香酒一致,都是水和高粱、大米等5種優質的糧谷,在經傳統五糧濃香工藝釀制而成。
背后酒廠在八十年代叱咤風云,憑借著強悍的原酒釀造實力成為全國供應原酒的八大企業之一,可以說是白酒原酒領域的“香餑餑”,地位不弱于一些名酒。
可惜的是,酒廠缺乏戰略眼光,沒有在品牌上做布局,導致終端消費者對其知之甚少,甚至很多喝了一輩子酒的四川人都不了解它。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企業沒有得力的品牌運作人才和營銷人才,更沒有品牌基礎,這一路走來其實是在透支原酒老本,后來才想起來自己也是做酒的,亟需流通品牌作支撐。
但在品牌為王的年代,白酒格局早已趨于穩固,即便有品質,但沒有品牌基礎,再好喝的酒也難到消費者口中。
雖然這兩款酒只是中國白酒的冰山一角,但都映射出了一個時代,白酒的發展不會因為誰的沒落而停滯,努力抓住機遇、清晰自身地位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