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核放射,不少人聞之色變。而在我國核醫學家王世真院士的世界里,放射性不再是危及人類生命的代名詞,而是一把濟世救人的“金鑰匙”。他用畢生心血專門研究放射性核素,開啟了中國核醫學事業的大門,被稱作“中國核醫學之父”。
在愛國上進的家學熏染下,王世真從小立志科學救國。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從清華畢業的王世真加入一家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通過留學德國的哥哥,王世真了解到德國軍隊所用新型殺蟲劑DDT的化學結構,并最終完成仿制,將其提供給了抗日部隊。由此,王世真成為在我國首次合成DDT的科學家。
隨后,他輾轉前往美國學習醫學。1949年,得知新中國成立的王世真決心回到祖國,他放棄了美國的優厚條件,變賣家中所有財產購置國外新藥捐給祖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極為薄弱的醫療條件下,王世真還首次合成抗肺結核的特效藥“雷米封”,使得曾經被視作不治之癥的肺結核得到有效治療,時至今日仍是治療肺結核的首選藥物。1956年,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同位素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立項,王世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同位素中心實驗室,并無私地將自己作為首位被試者。在他的倡導下,新中國第一批核醫學骨干誕生,中國核醫學事業由此真正起步。
從事核醫學研究半個多世紀,時至耄耋之年,王世真依舊忙碌于科研一線,培養核醫學人才,為祖國的核醫學事業奮斗到了最后一刻。如今,他所開創的中國核醫學實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成為亞洲核醫學領域的領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