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飲品來表達中國文化,沒有什么比茶更合適了。一盞好茶,從生長開始,便決定了它的品質。今年84歲的陳宗懋,已經為中國茶葉勤耕不輟58載,是我國茶園農藥殘留研究的創始者,被稱為“中國第一茶院士”。
1950年,17歲的陳宗懋考入了復旦大學農藝系。進入60年代,陳宗懋被調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此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彼時,茶葉農殘標的準制定長期被國外研究機構掌握。為了建立起中國自己的標準體系,陳宗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茶葉農藥含量與飲用安全度的重要參數,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茶葉出口和茶產業的發展。隨后,他在國內外率先開創茶葉農殘研究領域,主持制定了18項國家標準和5項部級標準,其實驗室被歐盟確認為中國茶出口唯一認可檢驗機構。
“要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要靠科研、講道理,靠我們自己的力量。”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國際上對我國茶葉的檢測標準突然苛刻起來,有“綠色壁壘”之嫌。為了中國讓茶葉能夠繼續得到全球認可,陳宗懋帶領團隊歷經無數實驗,終于形成了一套科學檢測茶葉農藥的方案,證明中國茶葉是“放心好茶”。
“茶,源于中國。要想使我國這個產茶、制茶大國長遠發展,就要爭取更多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就要有足夠的科技來做支撐。”除了對茶的研究,陳宗懋一直竭力推崇茶為“國飲”。“清茶一杯,以茶代酒,不僅有利于弘揚民族文化,還有利于身體健康。”年過八旬的陳宗懋,依舊活躍在茶葉科普和茶文化傳播的第一線,茶的清新雋永之氣,已經深附在他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