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
酒桌上,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這個酒一看就是好酒,你們看,有掛杯,掛杯時間還挺長。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是不是根據掛杯現象,就能判斷出一款白酒是好酒呢?
所謂掛杯,通俗來講,就是酒液在酒杯內壁上滑落得比較慢,從而形成淚痕一樣的痕跡的現象,有個專業術語名叫“酒淚”。一般來說,純糧固態酒酒液滑落得比較慢,容易形成酒淚,液態酒酒液滑落得很快,一般不會有酒淚出現,所以,以前人們按照約定俗成的方法,根據有無掛杯和掛杯明不明顯來判斷酒的好壞,并非無稽之談,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掛杯的原理是什么呢?目前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張力說”,說的是酒與水不同,酒精易揮發,在酒精揮發后,酒杯內壁的酒所含水分表面張力會隨著酒精的不斷揮發而加大。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殘留在酒杯內壁上的酒液就會形成一滴滴酒淚,在重力作用下漸漸滑入杯中,從而形成所謂的掛杯;二是“液體的潤濕角說”,潤濕角不同,掛杯的程度和強度就不同:三是“成分說”,說的是酒里所含物質的粘稠度導致了掛杯現象的出現,這樣的物質包括糖類、丙三醇(甘油)、乳酸,等等。
以上三類說法中,筆者查閱了一些專業資料,覺得“張力說”和“潤濕角說”這兩類說法比較模糊,沒有說清楚問題,比較靠譜的應該是“成分說”,掛杯現象和酒的粘稠度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純糧釀造的酒里,除了酒精和水之外,還含有各種豐富的微量成分,包括乳酸以及丙三醇等高級醇,這些成分能增加酒的粘稠度,容易形成掛杯,一些陳年老酒,由于存放時間比較長,酒精揮發了,但是高級醇不容易揮發,留在了酒里,就造成了老酒掛杯更明顯的效果。反之,液態發酵的酒里,微量成分很少甚至沒有,所以不會出現掛杯現象。從這個角度來講,掛杯的酒才是好酒,是說得通的。
問題在于后來一些生產差酒或者造假酒的人,發現消費者會根據掛杯現象來判斷酒的好壞,就開始在差酒里添加一些能增加粘稠度的物質,比如糖、食用甘油等,造成掛杯效果,從而以次充好。如此一來,根據掛杯效果來判斷酒的好壞就不一定準確了,至少不能將其當作判斷的唯一標準。
判斷一款白酒到底是不是好酒,專業品酒師有多種方法來評判,這些方法很專業,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進行訓練才能掌握,不適合普通酒友,筆者寫過一篇《只有這樣才能學會品酒》的文章,發布在本公眾號,可以供普通酒友參考,有興趣的不妨一讀。
———— / END / ————
來源: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ID:lixundejiuba
和酒友聊一聊,加微信shoucheng234
往期精彩回顧
品酒筆記 || 只有這樣才能學會品酒
茅臺鎮:待字閨中的妙齡女兒
茅臺鎮上的酒能差到哪里去?
品酒筆記 || 茅臺鎮上最像茅臺的酒——京華酒業的“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