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白酒因有一種類似豆類發酵時的醬香味而故名。但是醬香型的確立還是有一段故事的: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振興釀酒工業,輕工業部在1952年的時候舉辦了一屆評酒會。這次的評酒會雖然給酒行業帶來了榮耀和聲譽,但是因為當時對釀酒沒有科學深入地研究,只能根據“品德優良”、“廣受好評”、“歷史悠久”等條件來評選名酒。
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提升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都是白酒,但是由于原料、工藝、發酵設備、不同產出的白酒的差異很大,為香型的確立打下了基礎。20世紀60年代由李興發帶領的工作組,分析出了茅臺酒的三種典型香氣,分別是:“醬香”、“醇甜”、“窖底”。
到了第三屆全國評酒會(1979年)的時候,按照糖化發酵劑和將白酒分為5種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不屬于前4種香型的白酒都統稱為其他香型。中國白酒從此開始有了香型的劃分,并確立了各香型的風格特點。由此“醬”和“酒”跨越千年的愛戀終于“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