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黃酒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可稱樹一幟。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紹興加飯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無錫惠泉酒、廣東珍珠紅酒、山東即墨老酒、蘭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連黃酒等等。但是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在國際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能夠代表中國黃酒總的特色的,首推紹興酒。
紹興酒有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時的《呂氏春秋》記載起,歷史文獻中紹興酒的芳名屢有出現。尤其是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對紹興酒的歷史演變,品種和優良品質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在當時紹興酒已風靡全國,在酒類中樹一幟。紹興酒之所以聞名于海內外,主要在于其優良的品質。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調鼎集》中把紹興酒與其他地方酒相比認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飲之令人發渴,而紹酒無;天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體中滿悶,而紹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非私評也”。并對紹興酒的品質作了“味甘、色清、氣香、力醇之上品唯陳紹興酒為”的概括。這說明紹興酒的色香味格四個方面已在酒類中領風騷。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么釀制紹興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淀粉存在,而支鏈淀粉分子形狀不規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發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后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淀粉為83%,直鏈淀粉為12%,秈米支鏈淀粉為60-70%,直鏈淀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準一等以上的糯米。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制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淀粉轉化為葡萄糖。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巖、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于收斂狀態。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準。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于發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淀,無懸浮物和雜質。
4)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5) 紹興酒一無二的品質,既得益于稽山鑒水的自然環境和特的鑒湖水質,更是上千年來形成的精湛的釀酒工藝所至,三者巧妙結合,缺一不可。
紹興酒工藝流程:
浸米——蒸飯——落缸——發酵——壓榨——煎酒——封壇——陳貯
紹興酒中把糯米稱為 “酒之肉”,麥曲稱為“酒之骨”,鑒湖水稱為“酒之血”,整個操作技藝稱為“酒之經絡”。把其釀造的紹興酒與育人等同對待。其重視和精工細作便可見一斑。
開耙
發酵期間的攪拌冷卻,俗稱“開耙”,其作用是調節發酵醪的溫度,補充新鮮空氣,以利于酵母生長繁殖。它是整修釀酒工藝中較難控制的一項關鍵性技術,一般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把關。開耙技術是釀好酒的關鍵,開耙技工在酒廠享有崇高的地位,工人們習慣稱開耙技工為“頭腦”,即釀酒的首要人物。
作為開耙頭腦,必須具備豐富的釀酒經驗,能熟練處理釀酒過程中發生的一切問題。斷米質,觀麥粒,制酒藥、做麥曲,釀淋飯等釀酒的先期工作中的一切技術把關,先期工作做好了,開耙就容易把握。一位優秀的開耙頭腦,往往能盡早發現前期工作某些方面的失控,并在開耙時細心調正,努力把酒釀好。
開耙操作應具備一聽、二嗅、三嘗、四摸的經驗。一聽,指開耙師傅用耳朵仔細傾聽發酵缸中的醪液發酵聲,以分辨發酵的強弱;二嗅,通過聽音,不能了解黃酒發酵是否正常,要會嗅味,以明白酒香純正;三嘗,用嘴巴嘗一下發酵醪的真實味道,區分不同的味感,即酒精的辣味、糖化的甜味、發酵液的鮮味及酸味強弱等;四摸,經前面幾個動作,基本掌握了發酵的確實情況,是否要調節品溫進行開耙?只要用手一摸,便可知道。
由于氣候變化、原料品質等不可控因素的存在,沒有一位開耙頭腦敢其一生中所釀的每一壇酒都是好酒,因此,不斷追求成了每個開耙技工的最高境界。
陳化
紹興黃酒俗稱“老酒”,這“老”是指“陳”,要陳釀三、五年以上才好喝。
一般,煎酒后迅速將酒灌入已殺菌的23公斤裝的陶壇中,壇口用煮沸殺菌的荷葉覆蓋,荷葉上用小瓦蓋蓋住,再包以沸水殺菌的箬 葉 ,用細絲扎緊壇口,外面還要用泥封存。因為陶壇的分子結構比較大,不象玻璃瓶、瓷瓶緊密,有微量空氣,經過濾進入壇內,起促進后熟的作用。因此這種陶壇雖然有點土,但非常科學。
老酒存放宜選透氣、通風,避陽光直射的大房子(大倉庫)。這樣酒質的反應變化比較均勻,口感一致性好。每年夏季將堆疊四壇高的大壇酒進行上、下翻堆,俗稱“反幢”,使庫存黃酒上下感受到的溫度均勻,另外反幢時適當振蕩有利于酒體酯化反應的進行。
紹興酒的貯存主要針對元紅酒、加飯酒而言。人們推崇的也主要是陳年加飯。紹興酒中的善釀酒、香雪酒及其它甜酒,并非越陳越好。因為甜酒1年陳后顏色就明顯變褐黑色。
沉淀現象
黃酒的沉淀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淀;2非生物沉淀。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淀,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采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淀已經采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淀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注: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