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已經進行一年多了,如今的中國民眾已經從最初的茫然和恐慌中走了出來,變得清醒和堅強。事實證明,在這場不得民心的“戰爭”中,中國人的勝算越來越大,自信心越來越強。
有專家把這場中國被迫迎戰的“貿易戰”跟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對比,發現其中有諸多相似之處,其最后的結局是將在美國不愿意承認失敗的敗局中落下帷幕。
▌ 從軍事對決到經濟PK
中美貿易戰剛開始時,很多中國人心中都有或大或小的壓力,這種壓力源于對強大對手的畏懼和對戰局的不確定,如同抗美援朝初期志愿軍戰士的壓力一樣。
原定于1950年10月28日的首次熙川作戰圍殲敵軍的計劃被整整推遲了一晝夜,推遲的原因是在進攻前夕偶然得知面臨的對手是美國一個黑人團時,帶領部隊的領導一下子緊張了起來,這與原先通報的只有南朝鮮的軍隊大相徑庭,頓時忐忑不安:美軍的戰斗力如何,志愿軍司令部是否知道等一些列問題和壓力,讓其做出了推遲一晝夜的決定,從而錯失了圍殲敵軍的最佳時機。
到1951年,連續幾場戰役的勝利使得志愿軍戰士對以美國為主力的聯合國軍早已不以為然了,“你想打,我們就奉陪到底”。
在勝利無望和國內百姓不滿的呼聲中,無奈的美國政府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議。由杜魯門總統發動的朝鮮戰爭歷時三年,接任的艾森豪威爾總統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美國沒有取得勝利的戰爭。
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從來沒有吃過敗仗的美國,朝鮮戰場上跟中國的較量在他們不愿意承認失敗的局面中停戰。
▌ 交戰中壯大自身實力
憑借世界第一的經濟實力,美國的“經濟大棒”導致許多國家經濟止步、倒退。當美國的關稅大棒指向中國時,最初人們的畏懼心理如同朝鮮戰場上第一次跟美軍作戰的官兵一樣忐忑。
一年多來,直言不諱地說,貿易戰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卻是有限的。在貿易戰的氛圍下,2018年,我國仍然實現了6.6%的經濟增長。經濟學家范恒山指出,這是因為外貿并不是推動我國經濟的主要支撐,對美貿易更是如此。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回旋空間較大,既有發展潛力,又有政策彈性,對美外貿損失比較容易通過自身努力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所彌補或抵消。
作為重要的出口農產品,在過去十年間美國葡萄酒對中國出口額增長約450%,而2018年美國葡萄酒對中國的出口額下降了25%。
如今,中國民眾對貿易戰最初的畏懼心理已經徹底消失,打贏這場戰爭的信心越來越足,而此時的美國正面臨著如同朝鮮戰爭一樣不可取勝的僵局,美國企業的反對聲和百姓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此時,發動“中美貿易戰”的特朗普總統跟發動朝鮮戰爭的杜魯門總統面臨同樣的問題,大選在即,已經因貿易戰而失去大量支持者的特朗普會不會跟杜魯門總統一樣落選?有專家分析,擺在特朗普面前有兩條路,一是他在不承認失敗的情況下停戰;二是由下一屆接任總統來結束這場不會勝利的戰爭。
編輯: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