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這個問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基本需求是什么?這里有個二八原則,20%的人是選擇高端品牌和面子,80%的人選擇的是比烈性酒更健康、更不易醉的新品類。
根據市場上失敗的所有消費品品類,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該品牌所有的優勢全部集中起來銷售,直奔20%的消費需求,高價高品,認為20%的消費一旦形成,必然會影響剩余80%的消費需求。結果是市場長期不瘟不火,等到替代品出現,品類市場就會迅速衰亡。這些在3C領域比比皆是。
相反,如果降維競爭,致力于滿足80%的消費需求,去掉部分附加成本,保留必要的成本,降低價格,讓80%的人消費得起,然后慢慢形成信賴,養成消費習慣,隨著消費的升級,再逐步疊加成本,最終滲透整個市場。
在3C領域,一個產品的成本構成,也是一個二八原則,即若要滿足80%人的普世的消費需求,大約付出20的成本;滿足20%的發燒的消費需求,則需要付出80%的成本。
我想葡萄酒的生產與銷售大概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滿足80%的消費市場,假冒偽劣就會趁虛而入。當年的淘寶和去年的拼多多,不都是背著假貨簍子的罵名快速成長起來的嗎?消費者又何嘗不知道?但在廣闊的80%的消費市場,普世的消費者只需要滿足一個品類基本需求而已,一個消費得起的價格,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僅次于食品安全。
國內市場的培育和維護,主要依靠國內品牌,國外品牌只是把中國市場當做眾多菜籃子中的一個,雞蛋分開放而已,不大會為了這個市場做太多基礎性的培育。相反,國內品牌則不同,這是國品牌賴以生存的基礎市場。所以,中國葡萄酒市場必須有中國葡萄酒企業來培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葡萄酒行業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性,就是中國適宜種植釀酒葡萄的土地相對有限,所有適宜的土地全部種上,也滿足不了中國市場未來的消費需求。所以必須要以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市場,以貿易暢通和資本融通的方式做國際化,以全球葡萄酒的制造能力來滿足中國市場的增長需要。張裕葡萄酒和長城葡萄酒這幾年不管是做進口酒的代理,還是買國外的酒莊,都在做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