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酒精勾兌酒也是糧食釀的酒,為何人們談之色變?看完才知道原因
喝酒的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這是酒友互相調侃的一句話,并不是說讓大家多喝酒,小編也不建議多喝,適量喝點,有助睡眠,還能調節心情。
雖然這話有調侃的意味,但卻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糧食白酒釀造工藝大都傳承自古代,是由我們的祖宗、先人總結下來的飲食經驗。
在古代,土地是人們的命根,有了土地才能種出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所以古人對糧食非常的看重。
眾所周知,酒是用糧食釀造的,所以在古代,人們也極為重視酒,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時,酒都是比較珍貴的飲品,長此以往,便有酒是糧食精的說法。
寓意其實很明顯:讓人們節約糧食,更要珍惜糧食釀的酒!
發展到現在,糧食自然是沒有古時候那么匱乏了,但糧食酒卻成了好酒的代名詞,懂酒的人都會說,喝酒要喝糧食酒。
但市面上有一類糧食釀造的酒卻成了例外,那就是酒精勾兌酒。
按理說,它的主要原料也是糧食,而且是平時很常見的糧食,為何人們總是談之色變呢?看完才知道原因。
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得了解釀酒的一些過程。
大多數情況下,白酒的原料主要為高粱、大米、小麥、大麥、豌豆、玉米、甘蔗、地瓜等糧食,這些糧食的特點是淀粉或者糖類含量高,經過多重工藝等一系列工序后,酒就釀好了。
從本質上來看,酒的產生是淀粉產生糖化反應,在酵母菌的發酵下轉化為酒精的過程,從這里我們看不出什么區別,似乎最終的產物都是酒精。
但這里頭的學問深著呢!
大家想下,既然最終產物都是酒精,那干嘛釀酒要用到各種各樣的糧食呢?
所以說,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糧食本身。
像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大、小麥本身的微量成分種類比較豐富,在糧食發酵過程中,會轉化為除酒精外的其它酸酯醇醛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是構成酒香氣和味道的主要成分。
在白酒中,它們大約占比2%,別看比例微乎其微,但卻是決定白酒品質的關鍵,優質的陳年白酒里邊的有機成分數量可達上千種,傳統糧食白酒幾乎都是這些原料。
而甘蔗和地瓜(薯類)等糧食相對來沒有這么豐富的微量物質,雖說也能制出酒精,但幾乎沒有其它風味物質,所以它們的價格便宜很多,在酒的原料中處于鄙視鏈低端,酒精勾兌酒的原料基本都是這些糧食。
說到這,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沒有風味物質的酒能算是白酒嗎?
想必大家都會說,肯定不是!
所以,為了滿足人們對口味的需要,很多酒精勾兌酒都會添加外來物質,比如是香精、甜精、某酸某酯等,企圖提升酒的香氣、平衡酒體,模擬傳統糧食酒的酒香味。
倘若勾兌水平可以的話,這些酒的口感有的也還不錯,甚至喝起來和真正的糧食酒相差無幾,偶爾喝下也能過下嘴癮。
但酒的質量是硬傷,人若是長期喝,里邊的外來添加物質對身體會產生一定損害,而且還無法做到像傳統糧食酒那樣越存越香,只是算是即飲性的白酒。
看到這,相信大家也都明白,為何酒精勾兌酒也是糧食酒,大家談到它都會臉色大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