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記者 張瑜宸
從量稅的出臺,給處于深度調整中的中國白酒行業帶來了巨大且深遠的變革。即便到了今天,影響遠不如當年,但“余威”仍在。不管怎么說,稅法“震蕩”過后,便開啟了中國白酒的“黃金十年”,也掀起了白酒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兩級分化的大幕。
昨天,有關白酒稅改的話題再次“出圈兒”。
起因是,廣東省財政廳于近日回復了廣東省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的“一瓶3000元零售價的茅臺和一瓶10元的廣東米酒,同樣征0.5元從量消費稅,存在不合理之處,建議按國家統計口徑統一以65度計算白酒產量來折算計征從量消費稅”建議。
在答復函中,廣東省財政廳表示:“目前,國家正在加緊推進消費稅法立法,在前期征求意見階段,我們已反饋了有關意見和建議,其中包括建議按白酒不同度數設定不同比例稅率或取消從量定額等。”
一時間,從量稅、從度稅、消費稅是否有望迎來改革等內容引發行業強關注。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不是酒業第一次向從量稅Say NO。
早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就已提出建議,要盡快研究調整白酒消費稅政策,取消白酒產品每斤0.5元的從量消費稅。彼時,國務院領導對此建議已經做出了批示,責成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對此作進一步研究。
2006年3月2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宣布,將健全白酒生產經營的法律法規,合理調整白酒消費稅政策,出臺減少白酒行業負擔、降低產品稅率的有關政策。但本次消費稅的調整,只是把糧食白酒、薯類白酒的比例稅率統一調整為20%,并未取消從量稅。
此后幾年,有關從量稅有望取消的報道不絕于耳,但都“落空”。到了2015年,時任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報告中表示,已完成了建議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等報告,并上報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
兩年后,多位酒業人大代表在兩會上聯名提交關于減免白酒從量稅的議案,這也是行業內首次大規模地針對實施多年的“從量計稅”提建議,但依然未能改變酒業計繳“從量稅”的現狀。
直到最近,價格不同的產品收同樣的從量稅是不是合理,要不要改成從度數再次讓從量稅成為焦點話題。
為什么十幾年來,從量稅頻惹爭議?
這還要從2001年說起。
2001年5月11日,財政部發布的財稅〔2001〕84號文件規定,在對白酒征收從價消費稅的同時,再按實際銷售量每斤(500克)征收0.5元的定額消費稅。
當時,“從量稅”本意是要限制酒業生產對糧食的過度消耗,同時培植白酒行業的骨干企業,淘汰落伍產能。此外,白酒從量稅的征收,也體現了有關部門在落實完善稅制措施,對煙酒等特定產品建立以最終消費者為對象的消費稅等方面的考量。從量稅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產品結構升級。
不過,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一大批老牌名酒企業紛紛陷入營收困境,中小企業漏稅嚴重。據統計,2001年,全國白酒產量420.19萬千升,同比下降11.75%;銷售收入499.91億元,同比下降2.77%;利潤總額40.39億元,同比下降7.13%。此外,白酒行業中的重點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比例超過了50%,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是23.7%。
從量稅的征收還引發了酒業的分化:一方面,諸多的大中型白酒企業為獲取更高的單位利潤,紛紛進軍高端,直接造成了產品與實際消費需求的脫節;另一方面,在正規酒企“向上”的情況下,占據白酒消費量最大的中低端市場,被諸多不具備良好生產條件的小型酒企、作坊所占據。
可以說,從量稅的出臺,給處于深度調整中的中國白酒行業帶來了巨大且深遠的變革。不管怎么說,稅法“震蕩”過后,便開啟了中國白酒的“黃金十年”,也掀起了白酒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兩級分化的大幕。
放在歷史的長河來看,如何使酒稅更加完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進。畢竟作為“十四五”時期稅制改革的一場“重頭戲”,消費稅改革正釋放出加快腳步的明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