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每出差在外,最怕聽到家里老人小孩諸如生病住院等不好的消息。《論語》里面說:父母在,不遠游。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也講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也;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也;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也。
趙與時這段話中說的《陳情表》,講的就是作者李密為報答侍奉從小含辛茹苦培育他長大成人后年事已高病臥床榻的祖母,堅決辭不就官寫給皇帝的奏折。最后,皇帝也因此被感動,允許李密為祖母養老送終后才出來為國家做事情。
前一陣,暢銷書作者馮唐寫過一篇被很多人轉發評論的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不油膩的中年猥瑣男》,但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時其實就只是從標題就興趣不大,至今也沒真正全部完整地讀完。我是覺得僅僅只是看文章標題就給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有哪個還為一家老小吃飯問題焦慮的中年人會有馮唐文中說的那些毛病?
作品被有人戲謔為“梨花體”的詩人趙麗華老師,寫過兩句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特別觸動我的詩句:總是有閑的人在抒情,總是那些無閑的人在默默地忍受命運的顛沛流離(因為時間太久,原詩可能不是這樣,但意思就是這樣)。馮唐如果還在吃了上頓焦下頓,我想他也可能沒有心情寫什么教人家不要做猥瑣中年男的文章。看了馮唐文章喜歡的人,多半可能也是像“賈寶玉”“林黛玉”似的富貴閑人。像我每天都還在為生活戰戰兢兢地奔波忙碌,就沒心情也沒時間理會馮唐說的那些事情,也覺得馮唐的有些說法顯得淺薄。
相比較而言,我就認同昆德拉說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沉沒了,將我們釘在地上。可是在每一個時代的愛情詩篇里,女人總渴望壓在男人的身軀之下。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征,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最后,請讓我以詩哲泰戈爾的詩句結束今天的練習感悟吧:讓我們都真真實實地活著吧,我的上帝。這樣,死對于我們也就成為真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