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伴隨著人們由古走到今,滲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酒與文學好像一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
中國古代名著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最高成就,對酒的描寫也體現古人對酒的認識,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酒文化的發展歷程。
《水滸傳》中酒文化
說到《水滸》,可都熟悉這樣的場面:花和尚魯智深不顧寺廟清規,為喝酒吃肉而鬧得天翻地覆;行者武松酒足飯飽后打死了兇悍的老虎。這便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典型場面。
《水滸》第四回中引過一首詩,論述酒的利弊:
從來過惡皆歸酒,我有一言為世剖。地水火風合成人,面曲米水和醇酎。酒在瓶中寂不波,人未酣時若無口。誰說孩提即醉翁,未聞食糯顛如狗。如何三杯放手傾,遂令四大不自有!幾人涓滴不能嘗,幾人一飲三百斗。亦有醒眼是狂徒,亦有酕神不謬。酒中賢圣得人傳,人負邦家因酒復。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醉酒。
詩后作解釋說:“但凡飲酒,不可盡歡,常言:‘酒能成事,酒能敗事。’便是小膽的吃了,也胡亂做了大膽,何況性高的人。”
小說中,每次開打,無論是人打人還是人打獸,也不管是好人打壞人,還是好人誤打好人,其他的如練武、比試、復仇、濟貧、打抱不平、無端尋釁之前或之后,也大抵有一段大喝其酒、大吃其肉的描寫。其中較為精彩的還數武松打虎前的那一段:
只見店主人把三只碗、一雙著、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說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武松道:“怎地喚做三碗不過崗。”……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透瓶香’,又喚做‘出門倒’,初入口時,醇醲好吃,少刻時便倒。”
這里,有意思的倒是那酒的名稱和效力。此酒也許只是普通的農家酒,但一則此地鬧虎患,喝酒過崗就顯得很稀奇;二則此酒的名目取得妙。“出門倒”俗氣了點,“透瓶香”卻是個好品牌,可見當時店家的聰明智慧。
《紅樓夢》中酒文化
《紅樓夢》中描寫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上百人,無不飲酒,除了櫳翠庵的妙玉例外。書中對飲酒的描寫很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代中國人飲酒的普遍性。當然,達官貴人和庶民百姓在飲酒的規格和層次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子和奴才更是涇渭分明。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酒,主仆之間,小姐和丫環之間,又有融洽如魚水的時候。
《紅樓夢》寫的封建社會大家庭的生活,封建社會對“禮”十分講究,于用酒之禮更是如此。例如祭祀,用酒就有許多繁文縟節。這也難怪,因為古人用酒,首先就是從祭祀開始。《紅樓夢》中對此自然也就有詳細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