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為一種集精神與身體雙重刺激的神奇飲物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其獨有的一角,酒桌上直接或間接談成的生意合作數之不盡,想必大多數人都深有體會。往早了說,唐詩宋詞少了酒也就少了許多韻味,魏晉風骨少了酒也難以傲立世間。
酒可以是創作的靈感催化劑,也可以是荒謬決定的始作俑者;可以是得意時的歡愉興奮之源,也可以是落魄時困苦憂愁之慰;酒可以壯膽提氣,激發一身豪氣,也可以帶你到黑暗深淵,讓你亂性胡為。因為事物客觀存在對于人來說的作用都是雙面性的。
酒的功用自然也是數不勝數,歷史上就有這么一次,用一壇酒就達到了振奮士氣、破敵制勝的效果,而做到這點的正是越王勾踐。
《呂氏春秋·順民》:“越王苦于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死于吳……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
勾踐想要得民心,有酒就倒入江里與子民一起喝,故而舉國人民都愿意為之死戰。
勾踐被夫差打敗,故而有臥薪嘗膽的故事。然而僅僅是臥薪嘗膽是沒有用的,勾踐回國之后開始大力發展,以身作則鼓勵勤勞之風。他吃的東西多是自己種的,他穿的衣物也是王后織的。他積極鼓勵生育,生男孩賞兩壺酒一條狗,生女孩賞兩壺酒一只豬。男子二十未娶、女子十七未嫁,父母皆有罪。
因此越國國力逐漸得以增加,待時機成熟,他出兵伐吳。國中有人贈與他一簞醪,他沒有自己喝掉,而是倒入江中與三軍將士同飲。所以這只軍隊可以以一敵百、所向披靡。《三略·上略》說:“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將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勾踐收買人心的方法的確是高明,而更高明的只不過用了一簞酒而已。
所以說酒的作用的雙面的,就像一把劍,用好了殺敵衛身,不得不好就傷及自己。
喝酒重要的是尋求酒帶來的刺激感,所有人都是如此,尤其在亦醉亦醒的時候,恍若在人間仙境般朦朧。然而難的是把握住那個度,如果喝酒直接喝到不省人事,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