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個很特殊的東西,目前為止,白酒還沒有保質期一說,甚至很多白酒的儲存時間越長越好喝。因此,對于白酒而言,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白酒企業都在找自己的歷史,比如瀘州老窖的1573年窖池,茅臺追到了漢武帝“甘美之”。大家都很重視歷史,歷史意味著時間沉淀,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優勢。講歷史自然要有證據,有典籍作為支撐,今天我們聊聊記錄茅臺鎮的真實的歷史的《黔南識略》。
《黔南識略》記錄茅臺鎮真實的歷史
《黔南識略》是由清代官員鈕祜祿·愛必達撰寫的一本關于貴州的攻略型書籍,相當于給那些來貴州為官者的一本指導。全書將貴州境內的所有下轄縣都簡要講了一遍,其中有涉及地形、地域、風土、以及平亂記錄等,可以說是一本快速了解貴州情況的寶典。愛必達曾經當過貴州巡撫,當然也去過云南、山東、山西等當過巡撫,這部《黔南識略》就是他在貴州任職后寫出來的。
大家都聽說“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黔南識略》中就提到了茅臺的水路:“赤水河在城西四十五里自畢節縣流入縣界經李博里安羅里至茅臺村始可行船,商旅由此駕舟以通。”可見,赤水河的確是一條商旅必經的水路。此外,該書中的描述是以縣為單位的,在其三十、三十一卷中也都是提及遵義下轄的縣城,在仁懷的相關內容上專門提到了茅臺,當然,那個時候還是叫做茅臺村。《黔南識略·卷三十一》:“茅臺村地濱河,善釀酒,土人名其酒為茅臺春。”這說明,這個當時的貴州巡撫也是知道茅臺鎮特產白酒,茅臺鎮的人很會釀酒。在貴州諸多地州下,諸多縣城之下還能單獨提到的必然是在其心目中有相當的地位的,這個大家可以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