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網上流傳的一份全國酒量地圖,該地圖顯示中國人喝酒的地域差異很明顯。俗話說“東北虎,西北狼,喝不過江蘇小綿羊”,酒量最高的省市前十位分別是:山東、河北、江蘇、河南、北京、遼寧、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
而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廣東人呢?有網友表示廣東人和福建人是一起排在了最后。但是對于廣東人來說,先不提酒量好不好,廣東人喝酒,最看重的就是氣勢!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外地人第一次看廣東人劈酒可能會嚇到腳軟:“劈!”“反劈!”,廣東人“劈酒”的時候,總有一種“今日唔系你死就系我翻唔到屋企”的氣勢,即便轉頭就倒地,氣勢上還是不能輸。
事實上,“劈酒”是廣東人從酒桌游戲“大話骰”衍生出來的一種飲酒文化,相信大部分外地朋友第一次領略廣東劈酒文化大多是在大學的社團聚餐里,因為社團聚餐基本都會在學校附近的大排檔聚餐,餐桌上當然少不了大話骰和啤酒,劈一劈才更有團隊氛圍。
而在深入了解廣東的劈酒文化后,你會發現無論是大排檔、路邊攤、酒吧街甚至豪華大酒店,只要到了有酒有肉的地方,廣東人就會不自覺地叫店家上骰盅,當骰盅和啤酒這兩種東西擺在一起,就意味著一場“生死廝殺”開始了。
所以也衍生出了不少“劈酒黑話”,學會了這些話,或許能瞬間擊退門外漢,開局就取得地位上的絕對高度。
支吹 :正所謂“唔用杯,成支吹”,“吹”就是把一支酒一口氣喝完,因為酒瓶的形狀像喇叭,一個人拿起整支酒喝,其形象就像在吹喇叭。
冧低 :指喝醉酒倒下,已經喪失活動和思考能力。
養金魚 :指的就是喝的時候只抿一小口,杯里剩下的酒都可以養金魚了。
投降輸一半:如果實在喝不下了,也可以選擇投降,但是投降也必須要喝一半。
......
但事實上,廣東人喝酒的時候雖然氣勢無敵,但是酒量確實一般。基本上劈到后面,比拼的已經不是喝酒的能力,而是不服輸的毅力和倔強。可是為什么廣東人明明喝酒的時候一點都不慫,為什么酒量就比不過別的省份呢?
據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發布了首部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報告,其中包括酒精代謝能力。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對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于全國前列。
酒量是天生的,這種“天賦”歸因于父母的基因遺傳里的一種乙醛脫氫酶。乙醛脫氫酶的工作單位是肝臟,當酒精進入肝臟,乙醛脫氫酶“吞下”乙醇,處理后“拉出”乙醛。乙醛,就是導致有的人喝酒后臉變紅的原因。
這時,乙醛脫氫酶再次閃亮登場,它會把自己“拉出”的乙醛催化成乙酸(食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然后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人體。所以體內乙醛脫氫酶多的人,酒的代謝能力強,酒量就大。酒的代謝能力弱了,沒喝多少就醉了,自然酒量也小。
而廣東人淪落到“全國酒量最差”,也許是和生活習性有關,以前廣東地處貧瘠的南蠻之地
不容易享受到酒池肉林的生活。酒,對廣東人來說是一種奢侈品,漸漸地,酒便成為了日常生活里可有可無的物品,這也促成了古時候的廣東人不喜喝酒的習慣,遺傳基因上就差了點了。
但無論酒量怎么樣,或者喝酒的氣勢怎么樣,也無論是哪個省份的酒友,都千萬要謹記:小酌怡情,豪飲傷身,身體最重要!還有酒后別開車,安全第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