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在西方,人們最開始接觸到酒,只是一次偶然的意外。那時,人們認為葡萄酒是神靈賞賜的飲品,飲酒是人們接近神明的方式。而中世紀之后,酒是被醫學界認可的藥品,被醫生們稱為“生命之水”。這是為什么呢?
在原始社會,人們會把采集到的果子,像是葡萄、山楂、石榴之類的,放在一個木頭或者皮革制的容器中,一連放上幾天,再打開時,會發現一些味道奇怪的液體,于是,世界上的第一桶酒就這么出現了。這是因為,桶里的水果之間相互擠壓,會產生果汁,而這些果汁會吸引生活在葡萄表皮或者附近植物上的酵母菌,于是就開始發酵。如果有足夠溫暖的環境和足夠長的時間,這些果汁就會逐漸變成含有酒精的液體。
當然,這種液體的酒精度還是很低的,對于原始社會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從來沒有嘗到過的滋味。喝了之后,會感到精神愉悅,喝得多一點,還可能會出現幻覺,帶來明顯的情緒波動。這會讓人覺得像是已經脫離了現實,羽化登仙。人們還發現,不需要用火加熱,桶中液體的溫度會自己升高,還咕咚咕咚地冒泡。這更堅定了他們的想法:一定是某種神秘的力量,讓普通的果子變成了瓊漿美味。
而且人們觀察葡萄藤的生命周期,它在春天開花,夏天和秋天結果,冬季看似死亡,但只要春天一到,又會再一次長出葉片和花朵。在古人看來,這就是死而復生的奇跡。所以,喝下葡萄酒,就是在享受神的恩賜。
可以說,從和人類親密接觸的那天起,酒在人們精神世界中就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到了歐洲的中世紀,酒的重要性進一步發展,有了一項重要的現實價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它都被當作是處方藥。這可不是某些江湖郎中開出的偏方,而是被當時醫學界廣泛認可的事情。
早在12世紀,歐洲就已經出現了用蒸餾技術制成的酒精飲料,這類烈性酒可以用來抵御嚴寒,對體溫低的人特別有好處。此外,醇厚的紅葡萄酒,能夠增進血液供給。酒還表現出很多藥用價值,能緩解中風、癱瘓、水腫、癲癇等癥狀。為什么用酒治病這種觀念這么普遍,幾乎成了西方社會的共識呢?
和當時的環境有關,當時西方的絕大多數人都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水源的質量普遍太差。在歐洲中世紀,絕大多數羅馬人留下的地下水系統都毀壞殆盡,人們經常把垃圾或者糞便直接倒進河里,而且規模還特別的大。水源自我凈化的速度遠遠小于人們對它的污染速度。到了16—17世紀,歐洲的醫生幾乎一致認定喝水是危險的,喝多了,還有可能會死人。
原來酒作為處方藥,產生的療效并不是針對某種具體的病癥。經過發酵、蒸餾后的酒精,能夠殺死水中大量的細菌,成為一種相對健康的飲料。人們不再繼續飲用臟水,再加上酒精本身也有殺菌作用,很多病可能也就自己好了。但是當時人們并不知道這背后的邏輯,只是看到喝酒后,人們的身體狀況確實得到了好轉,就把酒和治病聯系在了一起,所以酒的醫療作用也被極度放大了。
從偶然間發現的果實腐爛后的液體,到成為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酒的地位一路上升,來源于古時候人們獨有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為了更好地與神靈交流,在祭祀時需要情緒波動,產生脫離現實的感覺,而酒恰好滿足這點。于是,這個特性被人類緊緊抓住,酒開始在社會中扮演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就當時的條件來看,酒還能對人的健康帶來幫助,這無疑又讓酒的地位再次被強化,現實意義大大增強,成為了重要的醫療用品。就這樣,酒成了西方人眼中的“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