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慶縣葡萄酒莊產業準入扶持和退出管理辦法》中可以看出,該縣要積極引進大型葡萄酒企業入駐產業帶,自建標準化、綠色、有機葡萄種植和生產基地,包括科技研發、檢測鑒定、咨詢交易等機構入駐產業帶,這就是一個葡萄種植、生產和科研服務的產業基地了;而推動品牌營銷、酒窖、俱樂部、會所、觀光、科普等配套產業入駐產業帶,這就是一個“酒莊”的概念了。筆者注意到該辦法中有“葡萄酒莊建設用地面積原則上占項目園區總面積的3%”的規定,據業內人士介紹,這是可以建一些別墅類、酒店類項目的。
按照筆者的理解,這種集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與葡萄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一旦形成,一種新的產業形式——葡萄酒莊就會出現在距北京市中心70多公里的延慶縣。
其實,最早在國內興起酒莊建設的是大型葡萄酒企業。2001年,張裕和法國葡萄酒業巨頭卡斯特公司合資興建的張裕卡斯特酒莊在位于煙臺至蓬萊的黃金旅游線上建立,從那之后眾多葡萄酒廠開始加入酒莊建設,爭相用酒莊概念包裝傳統的葡萄酒生產。如河北昌黎葡萄酒產區的華夏莊園,將—個原本工業化的廠區打造成華夏葡萄酒文化展示的櫥窗,內部各生產工藝、酒窖、品酒室向游客開放。
但這種酒廠式的酒莊無法滿足高端市場一瓶千元以上的消費需求,更無法帶來歐美酒莊品牌文化的精神體驗,所以中國酒莊的萌動勢必要從模仿世界城堡酒莊的形態開始,強化對于其釀造工藝的傳承和產品品質的追求,同時通過建設相關旅游地產等休閑體驗方面的創新做法,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費體驗。如位于北京密云的張裕愛斐堡酒莊,其法國城堡式形態傳遞著歐洲經典韻味,內部有酒窖參觀、工藝展示,還有會議、主題休閑、餐飲招待等。愛斐堡儼然成為一個圍繞葡萄酒主題,以歐式城堡和小鎮風情為特色,集多種休閑功能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而在煙臺的南王山谷,中糧為進軍中國高端葡萄酒市場,推出了君頂酒莊。君頂酒莊展現的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地中海建筑風格,融合了高爾夫、馬術、spa等休閑功能,成為體驗高端休閑生活的場所。
現在國內還有比較個性化的小型酒莊,被稱為莊園型酒莊,它的特點是利用莊園主的影響力來形成特的品牌文化。目前這類酒莊數量十分有限,且莊園主大多是來自海外或具有海外相關經驗、資金雄厚的葡萄酒愛好者。他們在葡萄園種植、酒莊酒釀造、莊園建設等方面均有嚴格要求,葡萄酒不追求銷量而向精品化發展。如青島的華東百利酒莊,創始人是一位叫百利的英籍葡萄酒商,他在對中國大江南北進行考察后,引進法國的葡萄來種植;而昌黎的朗格斯酒莊的選址也是經過國外葡萄酒專家的精挑細選,在肥料使用、畝產量、葡萄糖度等方面都有一定之規,而酒莊的建筑則采取奧地利貴族風格的黃墻紅瓦、坡屋頂形式。由于缺乏大型酒企廣泛的推銷渠道,這種小酒莊往往采取先在國外獲得認證來證明其葡萄酒的品質,通過參加國際性大賽打出名聲,從而打開國內高端消費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在煙臺、懷來、昌黎等釀酒葡萄產區,主要由當地農民自發建成的作坊型酒莊已經大量發展起來。這類作坊型酒莊既是農民的居住空間,也是集釀酒、儲酒、招待、展銷于—體的小型酒莊。但受限于國家對小型酒廠生產的控制政策和自身經營水平,如果沒有城市人群的大量參與和技術的支持,這種小作坊很難做大。
無論是酒廠式酒莊、莊園型酒莊,還是作坊型酒莊,產地與消費地的重合都會成為其最佳的生長土壤,也就是說它不僅需要優良的釀酒葡萄的種植條件,而且需要一定的葡萄酒及相關消費的需求聚集度。在具備了上述條件的情況下,距離大城市較近的中小型酒莊在旅游休閑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有著誘人的前景。法國的波爾多、美國的納帕谷,都是在與中國目前相似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時期發展出體現當地生態環境和高端度假理念的精品酒莊群。那里的酒莊星羅棋布,其建筑因葡萄而生,未經規劃,風格各異,卻有一種共同的美感。很多成功人士在功成身退之際,購買酒莊,種植葡萄、釀酒,享受生活的快樂。以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富裕階層的水平為基礎,中國酒莊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根據歐美的酒莊發展經驗,在葡萄農業資源與休閑消費需求同時具備的地區,圍繞酒莊主題的旅游休閑綜合體將成為區域休閑地產開發的熱門。此次北京延慶縣欲打造北山葡萄酒莊產業帶,似乎抓住了該地適合葡萄種植的資源優勢和毗鄰北京城區的巨大休閑消費需求,但究竟要建成什么樣一種酒莊,能否抓住酒莊建設發展的規律,能否走出中國酒莊的特色發展之路?這些都是擺在規劃管理者、建設者、投資者面前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