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過去十年對白酒業的走勢判斷,這個行業的確在上演馬太效應——強者恒強,弱者越弱。中間這段時間不少中小型酒企非但沒有嘗到黃金十年的紅利,反而慢慢殆亡,不少酒企處于倒閉邊緣。近日,瀘州老窖董事長說了一句話——白酒將進入寡頭時代。這表示白酒行業的發展會讓絕大部分的中小酒企直接“死”掉,剩下那些大型品牌瓜分蛋糕。未來白酒是否真的如他所說延續這個馬太效應,走向極端呢?
其實劉淼的言論也是根據白酒行業這些年的變化數據分析得出的,的確,很多中小酒企業績很差,因為當大家越來越清楚白酒行業的一些弊病后,大廠的名氣和品牌信譽就變得很重要了。同樣一種香型,同樣價位區間,多數人會選擇大廠嫡系而不是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對于很多酒友來說,小品牌很多時候還不如大廠貼牌,畢竟目前很多人還是只認大廠那幾個字的。
但是,隨著信息越來越透明,大廠貼牌酒的日子也會更難混。如今不少酒友已經發現了,很多大廠的貼牌酒品質根本不行,就是接著品牌知名度來大搞宣傳,可以說就是靠廣告堆起來的,這里就不舉例了。而嫡系產品也似乎在走下坡路,畢竟白酒這東西還是很看年份的,不是說你想提產就能提的,勾兌所用的老酒可以說是用一點少一點,提產勢必帶來儲量不足的情況。
因此很多朋友發現了,如今不少即便是大廠嫡系的產品酒質和七八年前的酒質差距十分大,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而勾調老酒這些便是其中的根由。比如釀造一批白酒,需要有二十年的老酒勾調,而老酒的數量有限,至少要保證在這個量級下夠用二十年,好計劃打好了,突然一天說要提產,老酒肯定不夠用,怎么辦呢?只好改用十五年或者十年混合二十年勾調了。
考慮到這些,當信息越來越多流向市場,不對稱化有所改善的時候,筆者認為白酒不會是寡頭壟斷,而是百花齊放,往后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專項品牌會更多,比如專注定制、專注婚宴、專注禮品等等,也有專注口糧,這些都是可能的,畢竟大廠雖然規模大,但運營成本高,小廠則可以減少中間成本,這是競爭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