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交杯酒,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節,在古代又稱為“合巹(jǐn) ” (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
在日本也存在著交杯酒一說,但是他不是男女之間,而是男人和男人之間!中國喝交杯酒是結成夫妻,在日本喝交杯就類似于結拜,結拜成兄弟的意思!
起源
在結婚的時候,有很多的講究,其中就有一項喝美酒的時候要喝交杯酒的,這個是從古就流傳下來的,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呢?
交杯酒源于先秦時期婚禮儀式上的合巹。巹是古代婚禮上的一種專用酒器,即葫蘆瓢。合巹,是古代婚禮儀式之一。《禮記·昏義》:“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是說新婚夫婦共同食用祭祀后的肉食,食畢用酒漱口(酳:用酒漱口);然后合巹,用一個葫蘆剖成兩半盛酒,新人交相共飲,表示兩人相親相愛,長相廝守,永結同心。
“交杯酒”這一名稱出現于唐代,但真正意義上的交杯酒,是在酒杯出現以后才出現的,即北宋時期。宋人王得臣的《塵史·風俗》載:“古者婚禮合巹,今也以雙杯彩絲連足,夫婦傳飲,謂之交杯酒。”唐代與宋代的交杯酒,相同的是酒器皆以彩絲相連,表示喜慶吉祥。
有所不同者有三:一是唐人按照古代婚禮儀式,將一個小瓠一分為二,夫妻各自飲酒,飲酒后還原為一個瓠;宋人不再用瓠分開的瓢,而是用酒盞、酒杯。二是唐人夫妻各自飲酒三次,宋代夫妻對飲并且交換酒杯。三是交杯酒飲后,唐人婚禮就算結束,眾人將夫妻送入洞房。而宋代婚俗,據《東京夢華錄·娶婦》載:新人“用兩盞以彩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飲訖,擲盞并花冠子于床下,盞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則眾喜賀,然后掩帳訖。”
婚禮上的交杯酒,在我國因地區和民族不同而有所區別。比如,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新郎新娘飲交杯酒時,由男方親屬中兒女雙全、夫妻關系和諧的中年婦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給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幾顆小湯圓,然后,斟上兩盅酒,分別給新婚夫婦各飲一口,然后把這兩盅酒混合,再分為兩盅,讓新郎新娘再飲。
而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婚禮習俗中的交杯酒則與漢族有所不同,如:滿族是在新郎新娘拜過天地入洞房后,新人相對盤腿坐炕上飲交杯酒。水族人結婚時,男方要備好酒席接待,新娘進門時鞭炮齊鳴,男女分別入席,相互敬酒,喝交杯酒。在瑤族的婚俗——嫁郎中,主持人要給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民間婚俗的演變,現在的交杯酒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些新郎新娘飲交杯酒時,只是兩臂相交,雙目對視,在一片溫情和歡樂的笑聲中一飲而盡,實際上成了“交臂酒”。
盡管如此,人們對交杯酒的含義還是很在意的,兩杯依然用紅絲相連,并綰成同心結之類的彩結,意味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扶助,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