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珍妮 Janet Portiche
「珍妮的紫羅蘭」法式生活美學教育 創始人
法國外交部大使 Maurice Portiche 夫人
香港著名美食家方太長女
30年間往返于波爾多、勃艮第、香檳產區學習葡萄酒文化;
在巴黎有百年歷史的Beauvillers餐廳系統學習法餐制作與餐酒搭配;
與丈夫Maurice Portiche代表法國政府出訪30余個國家及地區。
關于「珍妮的紫羅蘭」
這是一個傳播西方生活與文化的線上平臺。成立它的初衷是為了那些渴望提高生活品質的人幫助他們發現更多興趣愛好并通過定制課程增加學識、提升品味、結識新友。為此,我們設計了在線課程,包括普及法式餐飲文化(用餐布置、餐桌禮儀,葡萄酒知識、美食與美酒的配搭)以及培養法式生活品味等。大家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交流。
“女人的氣質是需要培養的。尤其是現代女性需要面對來自家庭、工作上的各種壓力,希望她們可以通過“珍妮的紫羅蘭”變得更加優雅、更加自信。”——珍妮老師
一個初冬的午后,我們如約來到珍妮老師的工作室。她穿了一件黑色的針織衫搭配了一條珍珠項鏈,優雅而端莊地坐在酒窖的長桌前。
一支來自勃艮第Pouilly-Fuissé的葡萄酒放在桌上,這是她特意為我們準備的。于是,從這瓶葡萄酒開始,在一番淺談之后,我們開始了正式采訪。
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氣質
在采訪珍妮老師前,我查閱了一些她創作的文字和視頻,也通過與她熟識的人口中去了解她。不難發現,學識、氣質、美好,這些詞匯總是會和珍妮老師連在一起。她說:“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喜愛。我是一個比較自律的人,也很喜歡觀察人和事。我會留意別人做事的細節并時刻提醒自己。也會在與別人交談時,注意別人的感受,盡量讓大家感到輕松、愉悅。”從生活細節上嚴格要求自己,漸漸地也成為珍妮老師性格中的一部分。
出于好奇,我追問珍妮老師是什么星座?她說:“我是巨蟹座,一個完美主義者。這是我的缺點。”
“到了現在這個歲數,我想跟大家分享——追求完美是好的,可是過分追求完美主義的人,會苦了自己,也苦了別人。有時候,不完美也是美。” 珍妮老師補充道。
美食&美酒,都需要用心尋找
“什么對你最重要?我相信所有人都會回答——健康。”珍妮老師說:“我常常希望我的人生是10分。而10是由1和0構成,我覺得健康是1(排第一位),沒有健康,就什么都沒有。”
仔細挑選銀器的珍妮老師
作為一個對生活品質要求頗高的人,無論是美食,還是美酒,珍妮老師都進行了細致地研究并有自己的理解。她喝了口酒,說道:“對于吃進嘴巴里的東西,從原材料到制作,這些都需要花費時間去了解。我覺得美食這個詞有時是被濫用的,美酒也是。一個食物好吃,但它不一定就是美食,因為美食需要有靈魂。美酒也是,不是貴的就是美的,它需要很好地表現當地的風土,表達釀酒師的心思,表現出個性。”
珍妮老師又解釋說:“舉個例子,我很喜歡豆腐,它并不貴。可如果想要吃到好吃的豆腐,我需要去做功課:比如哪家用的豆子好,哪家是手工制作?而南、北方的豆腐也各不相同,它們要如何烹飪才最好吃?這些都需要你去研究的。”
線上美食教程之西梅豬柳
一把打開你葡萄酒大門的鑰匙
法國葡萄酒對世界葡萄酒來說,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就像是一把打開你葡萄酒大門的鑰匙。“法國葡萄酒可以讓你很清晰、系統地了解各個產區的風土特點。它對于喜歡葡萄酒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對象。”珍妮老師說。
隨著科技的發展,釀酒也開始使用大數據。“在法國,很多酒莊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酒莊很好的記錄并保留了每年的氣候變化、采收情況等。這些記錄可以很好地幫助后人完善釀酒工藝,提高釀酒技術。”
與莊主觀察葡萄藤的生長
此外,政府的管控和扶持也有效地幫助了法國葡萄酒的發展。“很多國家都出口葡萄酒,但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監管他們的葡萄酒品質。法國不止有名莊酒,還有很多很好的口糧酒。它們都是價格便宜,但卻能很好地反映出某一地塊的風土特色,非常適合葡萄酒愛好者日常學習和飲用。”
真正理解法國葡萄酒文化
拿破侖曾說,酒能鼓舞人心,并給予生活莫大的歡樂。珍妮老師接觸法國葡萄酒文化已有三十余年,她說:“法國人很多事都是在餐桌上解決的,這是他們的習慣,是一種商業行為,也是社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法國的葡萄酒文化里,不一定是要喝很貴的酒。即使是貴族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節儉的。如果是朋友來家里做客,主人會選一瓶中上品質的酒,要比口糧酒好,但也不會是大酒。因為有的時候,如果你選了一瓶貴的酒,這會讓對方有壓力,下次你去他家做客的時候,他也要準備一瓶貴的,這就會變成一種負擔。一般來講,人們會在一個特殊的日子里開一瓶好(貴)酒,比如生日、婚禮、公司上市等。”
對話右岸貴族產區莊主
珍妮老師又說道:“我知道有些人一個晚上會喝掉很多瓶大酒,但你要知道,人在喝了2杯之后味蕾就飽和了,你沒有辦法再去細細品味這些高品質的葡萄酒。因此,這種行為除了炫耀你的財富,并不能說明別的什么。”
“葡萄酒是上天的恩賜。酒農釀酒不易,我們應該珍惜它、欣賞它。”珍妮老師認真地說。
用葡萄酒表達不同情感
無論是作為法式生活的傳播者,還是葡萄酒愛好者,珍妮老師已經將葡萄酒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們嘗試著去探討關于友情、愛情、親情的話題,珍妮老師這樣說道:“我覺得友情就像是勃艮第的紅葡萄酒,它不會很濃烈,色澤通透,可以存放很久。就像友情一樣,讓人感到親切、自在,并隨著時間變得更加豐富。愛情在我看來像是波爾多的名莊酒,它們需要更好地經營。從種植、釀造再到銷售,每個環節都要十分嚴謹,同時也要面對很多壓力。而親情我覺得它更像是產區的地塊,是與生俱來的,但也需要維護。即使你在一個很好的地塊,也要有好的釀酒師才可以釀造好酒。這包括了先天和后天的因素。”
中國茶與法國葡萄酒
中國人喜歡喝茶,法國人喜歡喝葡萄酒,很多人覺得它們之間有很多共性,“它們都需要好的土地來栽種。無論是喝茶還是喝酒,都需要從顏色、香氣、口感上去品味。但它們都不需要喝很多,即使是茶,喝多了也會“醉”,酒更是如此。”
但它們兩者之間也有不同,“我覺得茶可以跟朋友喝,也可以獨自喝。但酒的話,如果是一個人獨飲,那個感覺就變了。此外,酒可以帶動氣氛,有些人的性格比較怕生,給他一些酒喝,他就會變得比較放松,容易交談。”珍妮老師說。
“我常常建議大家看父母的時候帶瓶酒,尤其是男生跟父親之間。當他們坐下來喝酒的時候,氣氛就會變得更融洽。在我的課程里,我很主張大家多跟父母、家人去分享葡萄酒,但要注意適量飲酒。”
采訪漸進尾聲,珍妮老師對葡萄酒、對生活的感悟,仿佛是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哲學課——什么是生活? C'est la vie。
(完)
歡迎微信公眾號關注:
珍妮的紫羅蘭 ID:gh_77510c11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