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認品牌,品酒聽故事,
大家好,我是喜歡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鋼絲兄;
上一篇內容算是開啟了清香型白酒系列,
在正文之前先把一些背景交代下。
之前也說過,
鑒于目前鋼絲兄家里酒樣甚多,
原來的堆酒小角落已經不堪重負。
盡量暫緩新酒購入,
就著鋼絲兄手里現有酒樣隨便聊聊,
反正啊,咱們更多是關注這酒背后的故事!
大曲清香三大家,汾酒、黃鶴樓、寶豐;
汾酒歷史之前轉載了知酒僧老師的一篇大作,暫時按下不表;
咱們今天來說說這300多年歷史,有“漢汾”美譽的黃鶴樓。
本文略長,3600字,預計需要10分鐘閱讀時間,
建議大家先收藏,后面有空慢慢看。
老規矩,上歷史!
黃鶴樓本是咱們耳熟能詳的名勝古跡,而后才因此作為酒名。
此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
地處戰略要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時為三國時期,
吳主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
最初目的就是作為瞭望塔來用的。
武昌當地既有屯兵,不缺人氣,
必百業興盛,自然也產酒。
黃鶴樓關于酒的詩詞太多,不用多提;
和酒相關的記載更是屢見史冊:
據《漢陽縣志》所載,
宋代武漢酒稅達到三萬貫,說明釀酒業初具規模。
宋代熙寧年間,漢口鎮(古稱鄂州)在當地向酒征收的課稅,已達五萬貫以上。
到清代,酒業愈發興盛,
《武昌府志》(成書于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載:
“夏口人劉某……康熙元年(1661年),以高粱為料,作藥釀酒,時人亦稱漢汾酒”。
《光緒武昌縣志》(編纂成書于光緒十一年,即1885年)云:
“酒有谷酒,俗名燒酒。清辣,似汾酒而薄,或用大麥為之,皆用大甑置錫鍋蒸取,氣水可久藏。”
據民間史料《漢口小志》(成書于1915年)記載,僅在漢口一鎮,就有百余酒坊。這些酒坊釀有眾多酒品,酒名包括冰桔燒、桂花燒、佛手露、竹葉青、狀元紅、女貞、百益、煤溜等等,這些品種中,就有作為特制黃鶴樓酒的原型的“漢汾”。
據《湖北通志》(成書于宣統年間,即1909-1912間成書)記載:
“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汾酒以高梁為質,仿山西制法,用大曲釀之。南酒亦以高梁或大麥為料,其釀則專用小曲。故酒皆清辣,而汾酒味較醇厚,價亦倍昂。小曲。故酒皆清辣,而汾酒味較醇厚,價亦倍昂。”
至清末民初時,當地有大小槽坊百余家,當時流行句“大有、天成、聚興益;汾酒、碧綠、五加皮”,說的都是本地名酒,
因槽坊全都集中于漢正街一帶,漢正街也因此被稱為“槽坊街”。
這其中又以“老天成”槽坊和“大有慶”槽坊更為知名。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的槽坊行當居然還和河北束鹿人有關系。
1763年
時為乾隆二十八年,河北束鹿(今辛集市)籍人士李大有在漢口關圣街開坊沽酒。
槽坊取其本命稱之為“老大有”;
李大有在山西學酒多年,手藝精湛,依山西清香型白酒的釀制作法,加之湖北優質糧谷為原料,用大麥、小麥、豌豆踩制的青花大曲作發酵劑,用漢江清水精心釀制,生產出具有武漢特殊品質風味的清香白酒,人稱漢汾。
大有其人為人實誠,自產自銷,所售酒水薄利多銷,準斤足兩,在武漢三鎮逐漸闖出名頭。
因此帶動束鹿鄉鄰紛紛來投,均從事釀酒販酒相關事務;
以此為起點到解放初期,李大有開啟了河北束鹿人的酒業盛況。
到1912年(民國元年)武漢已經有四五十家束鹿人開辦的酒店,鼎盛時期僅武漢就有一萬多河北人從事燒酒釀造和經營酒店,并延長江中下游之九江、長沙、安慶、蕪湖、上海等地設大批分號,世遂有“束鹿酒業半條江,醇厚甘甜好佳釀”之稱。
同行同鄉的背景,促成了釀酒行會組織“北直公會”的誕生,民間俗稱北直幫。
凡“北直工會”成員的酒,釀成以后,不存放發酵三至五個月甚至一年,不許上市銷售,以此保證質量。
另外也有武漢本幫人士從事釀酒行業,但《武漢地方志》載:本幫所產汾酒,質量稍遜,但優于南酒(小曲酒)。
漢正街上段逐漸形成了釀酒集中區,逐漸發展至老大有、大有慶、聚興益等七大糟坊,漢汾酒馳名于武漢三鎮,深得愛酒之人喜愛,也就有了“喝好酒,到漢口”的諺語傳出。
1898年
黃鶴樓酒廠的前身,著名老天成槽坊成立,關于它的來源有多個說法;
連黃鶴樓官方網站和其他自媒體平臺的官方賬號介紹都不統一,鋼絲兄大致梳理一下。
說法1: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河北束鹿人劉峰青購買了山西汾陽的老字號槽坊“老天成”,搬遷至漢口;
漢口槽坊沿用原班人馬、釀造工藝和原來字號。老天成槽坊后發展為七個槽坊,可以理解為7個分公司;分別為:仁記、祥記、德記、宏記、永記、新記、益記;
說法2:1898年,主政湖北的張之洞進京面圣,臨行前向七大糟坊訂購了一批酒帶進京城,王公貴族交口稱贊,光緒皇帝飲用后龍顏大悅,著張之洞整合當地七家出名糟坊,成立御用酒坊,并賜名“天成坊”,寓意“佳釀天成,國富民強”,(來自黃鶴樓官方口徑)
這里有幾個地方說得不清不楚的:
1、張之洞進京帶的是老大有、大有慶、聚興益等七大糟坊,還是老天成七槽坊的酒?
2、老天成到漢口也是1898年,同年就落成還產了美酒被湖廣總督所知?以當時的生產力來看,這時間線略有點不科學,
3、老天成和天成坊到底是不是一家槽坊?誰先誰后?
在繼續考證資料后發現:
1898年4月23日,張之洞確有接旨,宣其進京議事,但因為5月9日湖北發生火燒日領事宅事件,5月14日,已到上海的張之洞,接旨暫緩進京,折回湖北處理此事。5月29日,恭親王病故。6月15日,翁同龢被罷官,7月17日有旨,“張之洞著即毋庸來京陛見。”
其后又發生“戊戌變法”,
被斬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為張之洞愛徒,
其后光緒被禁;
所以當年張之洞實際并未進京!
光緒在這種情況下更不大可能龍顏大悅,著成張之洞建御用酒坊之類。
這一段被官方宣傳的“張之洞進京獻酒、光緒帝賜名天成”的美談是徹頭徹尾的
偽 作 !
所以鋼絲兄個人更偏向于上述第一種說法。
除了老天成之外,本地多家糟坊也獲盛名;
1915年,羅恒仁酒坊所產高梁酒在北京國貨展覽會上獲三等獎;
1927年,老天成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丙等獎。
1929年,德泰源酒坊的“漢汾酒”在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獎;
1933年,洋商開辦的康成造酒廠和協康汾酒廠被列為《近代中國實業通志》中的全國名酒廠。
1930年酒坊有78戶,有灶90多口,日產汾酒可達4.5萬余公斤。1937年,因戰爭糧食原料不濟,酒坊減為24戶。
民國末期,“老天成”生意越做越好,先后在漢口經營的七個槽坊,每個槽坊名前都用“天成”,這七個槽坊牌號是“天成祥、天成仁、天成新、天成宏、天成永、天成德,七個槽坊記號的經理均為河北人,屬老天成的股東。
1940年4月老天成經理劉佐斌當選為武漢市特別市漢口汾酒同業會的常務理事。
1948年10月老天成經理劉峰青在第二次漢口市汾酒商業同業公會會上當選為理事。
1949年,“老天成”有股東18人。
1950年,“老天成”印制股票發至股東,每股份四股,每股原汾酒100斤。產品遠銷九江、沙市、宜昌、天津、廣州、香港等地。
1952年,百廢待興,老天成中的益記、宏記、新記于先后倒閉。
1952年8月,中南專賣事業公司,用二億六千萬(舊幣)買下了老天成永記、德記的全部土地、房屋、建筑物、家俱用品及低值易耗品,改名為酒類實驗廠(國營)。
同年,劉峰青賣掉天成祥記廠,與“天成仁記”廠聯營。
1953年3月14日,在“老天成”酒坊的基礎上,合并“白康”和“同源”等漢汾酒槽坊的基礎上成立武漢市國營武漢酒廠。
1954年,天成仁記因政府實行糧食購統銷而停業。
“老天成”就此消失。但繼承了老天成衣缽的國營酒廠會迎來浴火重生。
因為篇幅關系,我們放到下一篇講。
不難看出,黃鶴樓/漢汾酒與山西酒的淵源甚是深厚,有很直接的血緣關系。
但可能因為品牌宣傳需要,官方在弱化這個形象,
然后編造了一段“進京貢酒、皇帝賜名”的故事,
可惜漏洞太多,稍微深究一下就會站不住腳。
鋼絲兄也再次呼吁品牌方,正視自己的歷史,尊重自己的歷史,
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尊重。
下一篇,
我們來看看黃鶴樓在解放后的發展,以及品嘗下現在黃鶴樓的酒到底怎么樣。
參考資料
黃鶴樓酒官方網站
古井貢酒官方網站
知乎黃鶴樓酒官方賬號
【戊戌變法中的封疆大吏張之洞在1898】——作者:茅屋下
【漢汾酒的前世今生,漢口人必知的故事】——作者:不詳
【300多年前,山西“捐”了一座酒廠給武漢】——作者:醉美杏花村
近期推文回顧:
關于清香型白酒的一些思考
老白干香型獨自立戶,這事兒大哥清香型怎么看?
生于川貴的酒企,既是幸運又很不幸!
愛酒之人要注意,買酒千萬要避開這類渠道!
往期勘誤(1)一字之差的兩個酒廠、伊力特小老窖真偽嫡系之謎
藥香型白酒品鑒(9):茅臺之下平壩酒 卻把藥香做兼香!
百元內品牌醬酒橫評(九):15款口糧醬酒排序
點擊原文鏈接,發現更多有趣的白酒品牌故事
如果覺得有意思,可以點贊和在看,分享給更多好友。
文中如有任何失誤之處,敬請斧正,
在研究白酒的路上,
歡迎大家多多交流指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