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鎮——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人們對它的熟悉程度甚至可以忽略它的上級城市,而這便是一個產業小鎮成長后的必然結果,當然這也和茅臺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一個典型的白酒產業集群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讓我們一起撥開茅臺鎮的神秘面紗,走進貴州茅臺鎮的發展歷程,探尋這個黔北重鎮的成長史。
“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這里是川黔水陸交通的要地,也是由于交通便利,所以云鹽的馬幫和船只會經常停靠在這里,滿滿地的就形成了一派繁華景象。阿爾弗雷德《經濟學原理》中有說道:“經濟學研究的是有關人類日常生活的種種事務和思想的活動,最主要的是對人類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動機”。所以經濟繁榮的基礎是人,想要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人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來來往往商客很多,逐漸地茅臺鎮的人口也增加了。有了人,下一個就是影響生活的動機。
茅臺鎮自古便是釀酒之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酒賣,而對應這些來來往往的商客,酒家驛站就是一種剛需。他們長途跋涉,舟車勞頓,有地方歇息,自然也需要有吃有喝。如此便打下了牢實的基礎,讓日后的白酒產業集群有了一個初步的模型。
而后,又由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宴等重要事件的影響,茅臺鎮的酒再一次被提上了一個新的地位。以茅臺酒為首,歷屆酒評會名酒、海內外知名、高端的代名詞,這一個個的標簽使得茅臺鎮也跟著成了大家熱捧的對象。但僅僅是靠這樣的提帶還達不到產業集群的程度。
所以,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白酒企業的生產標準、管理制度、行業供應鏈等等,再加上大力支持扶持以茅臺為首、眾多小品牌聯合發展的方針,才有了今日茅臺鎮白酒產業集群的欣欣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