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家里的老人長輩們逢年過節或是干活請人到各類宴席,無一不喝白酒,直到今天,很多人舉辦紅白喜事,宴請賓客桌上都還是一瓶白酒。
過去像農村喝的白酒多半都是當地人自己釀造的,比如常見的苞谷酒(玉米酒)、米酒和高粱酒等等,這類酒通常都比較難喝口感不怎么好,所以大多數人家都是用來做泡酒,最好的還是玉米酒。比如口味色澤都非常好的楊梅酒,還有枸杞、紅棗、刺梨等等,也可泡藥酒——各類草藥、蛇類等。用玉米酒泡酒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便宜,過去通常一斤一兩塊,現在便宜的也就十來塊(當然品質上自然沒有什么保證)。
當時品牌低端酒也很便宜,差不多十五年前吧,那些年春節送禮基本就是一盒酒搭配一包糖果。酒多半是十幾塊的,遇上二十多三十的就算是比較有錢的人家了。但是即便是那樣的酒平時也很少喝,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春節送禮的酒好像過了幾年就輪回到自己手里了,送來送去都差不多。平常除了散裝酒和泡酒喝的多的不過是那些很便宜的,比如二鍋頭、瀘州老窖、五糧液等等。
幾塊錢的酒也要喝,這是傳統!因此在糧食短缺的時代就有了勾兌酒,而勾兌酒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低端市場風靡即便其帶著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和糟糕的體驗,原因還是只有一個——便宜。人們想喝酒、喜歡喝酒,可是生活并不好,可能來說都快吃不飽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劣質的也將就了。
現在卻不一樣了,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貴陽的都知道,過去買衣服都在市西路,可現在還不是只買名牌了。曾經像美特斯邦威、李寧、彪馬這樣的牌子讓人歆慕,現在不過是平常所穿而已。社會發展讓人們富裕起來,生活水平跟著提高,喝酒自然也有了要求。
即使相對來說低端消費人群還是低端消費,但是低端消費也有不一樣的要求。筆者查閱了去年一部分白酒公司的低端產品銷售情況發現,大部分的公司低端白酒的營收都是下滑的,這其中包括像瀘州老窖、舍得、口子窖、金種子、青青稞酒、酒鬼酒等上市公司,而營收有所增長的有五糧液、汾酒這樣的巨頭。低端市場的確很難再像過去那般隨意了,大牌名牌或許尚可依靠品牌效力維持一些忠實的消費群體,但不知名的小企和一些新起酒企就很難立足,除非你有特別的地方能夠吸引消費人群。
比如江小白,江小白的橫空崛起絕對是令業界震驚的,在過去大家都認為80、90后不會喜歡白酒,白酒的前景一片昏暗之時,江小白以其獨特輕裝小瓶以及讓人迷醉的文案將80、90后的白酒市場攬入懷中。
所以說低端并非毫無市場,相反,低端是白酒發展的基石,即使它正在縮小也仍舊是巨大的,只不過當下應對低端白酒市場不可能在像過去那樣不顧消費者的感受和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