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李子柒做泡菜的視頻在海外大火,意外地引來了韓國網友的罵戰。在韓國網友看來:“泡菜是我們的食物”、“中國人有這么喜歡韓國文化嗎”、“你偷韓國的泡菜”......
中國網友則是不理解韓國網友為什么跳腳,因為之前李子柒的視頻中,也有制作啤酒、面包的,也沒看到歐洲朋友過來陰陽怪氣。先不說泡菜在四川本來就歷史悠久,中國的食物也種類豐富,不會像韓國人一樣頓頓吃泡菜,更何況還去“搶”韓國的食物。
此前,中國就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發源自四川的泡菜的認證,而且在申請的時候我們也表明了,也已經明確表明了,這項泡菜標準不適用于韓式泡菜。當然后面韓國又再一次跳腳,中國網友也見怪不怪了。
就在韓國的“泡菜之戰”還十分火熱的時候,日本也過來“插一腳”。同樣關系到文化榮譽的爭奪戰,或許將在中國酒與日本酒之間開始爆發,對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發起沖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無形的文化遺產,包括語言、戲劇、風俗、節慶、手工藝......等沒有固有形態的人類財富。此次我國和日本競爭的釀酒工藝,自然也就包括在內,目前兩國都還沒有釀酒技藝列入名錄當中。
袋吊,荒走,生詰,山卸……
這些名詞為日本清酒的釀制增添了不少神秘感,清酒的發酵是糖化與發酵同步進行的,即并行復發酵。
清酒的釀造原料主要是米、米麴、水,根據釀造方式不同,有的還會加上釀造酒精。先把用于釀造的大米蒸熟以后,取出約5%用來制作酒母,剩余的蒸米會根據釀造需求分成掛米與麴米。
隨后將酒母換盛到大發酵桶內,分多次按比例加入掛米、米麴和水進行發酵,避免破壞原本的酸性環境。
持續發酵20-30天的周期以后,再根據釀造情況決定是否加入酒精,隨后進行不同的方式壓榨、過濾、調和,才生成了大家看到的清酒。
和日本清酒相比,我國白酒的釀造方式則更為復雜,不要說不同香型的白酒釀造,同一香型中不同酒廠的釀造方式都不太一致,所以這里我們先簡單列舉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釀制。
茅臺酒是季節性生產,最為著名的就是其“12987”工藝。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1年的生長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
茅臺酒的制曲是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加入水和母曲進行攪拌,用傳統的人工制曲(用腳踩),制作出“龜背形”大曲,更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發酵。
而且釀制過程中需注意:三高、三低、三多、一少。
“三高”是指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摘酒;“三低”則是低水份、低糖化率、低出酒率;“三多”即輪次多、涌出量多、耗糧多;“一少”就是輔料少。
此外,釀制出的茅臺基酒,還需要經歷至少三年以上的時間存放,光是時間成本就非常高。
目前,中國白酒的傳統釀酒技藝都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入選之列,接下來就讓我們靜待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