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酒俗,全國各地幾乎都有。方方面面,無奇不有。有飲酒必然伴隨著酒俗,二者互為因果,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中華民族的充溢的文化內涵的體現。
酒俗,在生活的樂趣中產生,恰恰和地方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本身并沒有嚴謹的地域之界限,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必然存在著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染指的作用。
當然有些酒俗受歷史和大范圍地理條件的限制,流域范圍非常狹窄,保留著原始的狀態。因此,這種酒俗便有了極其顯著的地域標志,極其鮮明的文化特征,極其深邃的歷史痕跡。
“推杯換盞”是中國流傳很廣的一個成語,只是描寫酒宴上的熱鬧氣氛。但是,這個酒杯怎么推?酒盞又怎么換?
房縣“推杯換盞”的酒俗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被邀請的主客在宴席中是被請到上席右首,左首則是主人家的長者或者是德高顯貴者作陪。下席坐來客。左右席一般由陪客就坐。
主人不管老幼,均坐于此。主客坐定時,每人面前都斟滿燙熱黃酒,暗喻主人待客“熱情”,稱之謂“門杯”。
主人端酒致詞時,講完客氣話后,會請客人共飲。一般情況下,客人是不能在這時候搶著出杯的,要留給主人向在坐的“貴客”表示敬意。
等把諸位的酒杯斟滿,主人端杯飲干,用空杯敬給主客,主客雙手接過,斟滿后飲空,又把主人的空杯還給主人,禮數為“回敬”。主人又把酒斟滿飲干,又依次敬給下一個客人。與此同時,在座的陪客這才可以出杯敬酒,也可用此辦法,把酒飲干,空杯敬給客人。
初步估算,主人要盡地主之誼,起碼要飲干2~8杯酒。好在黃酒的酒精度10-15°之間,適當掌握,不至于酒后失禮。
“推杯換盞”酒俗中的關鍵部位是把酒碗空著敬給客人。這必須得滿足幾個先決條件:
一、必須飲得是房縣黃酒。度數低,酒性平穩。黃酒是用滿碗裝,一碗是一市斤左右。你敬出一碗酒,實際上你已經喝了兩碗。充分顯示了敬酒人的實在樸實;
二、具備一定的酒量,起碼能夠喝上幾碗后,還能應酬自如;
三、有酒德。“推杯換盞”又是最容易耍弄人、自己占便宜的酒俗。這中間最要講究得就是酒德。主人要有酒量,就得拼著自己多飲,也要讓客人喝好。
當然,主人可以一杯敬在座的所有客人,這叫主人能玩“大和”,也只有主人有此權利,而且也只玩一次。要是裝著不懂規矩,一會兒又來一次“大和”,容易引起客人的不快和多心。
在座的客人和陪客是不能玩“大和”的,尤其是來客,也來敬在座的客人一杯,顯得人不地道,也容易造成一些糾紛。因為這是“推杯換盞”,客人玩“大和”,就是一杯酒換了七杯酒,無端地占了便宜。
俗話說,酒喝人情菜吃味兒。被邀請出席人家宴會,首先要懂規矩。酒量差,事先可聲明不參與。量大能喝,卻只千方百計地猛灌別人,自己不喝或少喝,終究是不得體的事情。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實和完善新內容,形成符合社會風氣、符合身體健康的新酒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