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的一個酒友群里討論了一個話題,說白云邊酒廠一年不做聲不做氣賣了50多個億,有些三線醬酒品牌,廣告沒少做,錢沒少花,價格沒少漲,也就賣了50多個億。這話說得挺有意思,確實現在醬酒漲價很兇,酒企也很高調,但三線及以下的酒企,不少還做不贏地方名酒企。
不過話又說回來,白云邊跟他們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白云邊在湖北市場耕耘了幾十年,就我讀高中的時候,武漢地區酒水消費都認白云邊,直到現在其市場地位絲毫未變。相比之下,許多醬香酒企都是在這十多年里發展起來的,不少酒企在十多年前都是一個破產倒閉的狀態,從這一個角度,我們不得不承認其發展效率。
其實這一現象,對于醬酒企來說,更應感謝茅臺酒,沒有茅臺酒打開的醬酒空間,哪有他們生存的余地?相比之下,在濃香、大曲清香領域,都有能夠釀造優質酒的酒企,但他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然而不少酒企,沒有茅臺酒的命,卻得了茅臺酒的病。茅臺酒之所以火爆,主要是商務市場,許多正式一點的場合必須用茅臺酒,雖然這不是明文規定,但商務場合的氛圍成為了這個樣子。擺在全世界,沒有這樣子的情況,而這也是茅臺酒火的原因,也是它能成為世界第一烈酒品牌的原因。商務消費帶動了金融消費,進一步地拉動了茅臺酒的火爆,使得茅臺酒量價齊升還供不應求。
相比之下,二三線的酒企,尤其是做商務市場的酒企,往往通過廣告、招商、提價完成自己的發展。縱觀白酒市場這幾年,自從2016年白酒走出低谷期之后,品牌酒進入到了提價發展期,一些品牌酒一年漲兩次甚至更多次的價格。
說到漲價求發展,其也跳不出市場的規律,一旦漲價過快,超過了市場需求,其有出現崩盤下跌的風險。對于圈內酒友和酒商,大家都很關心價格。對于酒友來說,希望便宜價格買到好酒,對于酒商來說,關心的是賣一款酒賺不賺錢。
說到分析白酒漲價,我們還是要從白酒消費本身開始。相比大眾白酒,商務白酒漲價確實普遍一些,大眾白酒比較忌諱漲價,主要在于消費者不會主動去認識白酒產品,因此我們在消費一款酒的時候往往是在消費一款酒的價格。以白云邊12年為例,這十幾年在武漢市場沒怎么漲價,但這十幾年物價在上漲,因此相比十多年前的白云邊12年,現在的酒肯定降質了。
商務市場喝的是品牌、包裝、價值和地位。商務市場選餐、用酒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商務效果,就像一些場合不得不用茅臺酒一樣。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了酒友圈流傳的一句話:只能消費瀘特的人,卻不得不花錢買國窖請客吃飯。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商務消費求的不是性價比,而是價值。因此從某一方面,品質好的酒,如果品牌力不行、賣價便宜、包裝不高檔,是走不動商務市場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前的商務白酒,在互聯網上的掛價都貴。
從經銷商層面,一款品質好的酒,如果賣價太低,那么就沒有多少利潤空間,對于經銷商來說也沒有賣的動力,這也是商務用酒漲價的一大推動因素。
對于高端酒,推動其漲價的因素不止于此,金融消費也是一大因素。投資性的購酒者巴不得漲價,不漲價他們怎么從中賺錢?
可以說,這三個原因是高端酒漲價的深層要素,但這三大要素還要與酒廠產品投放的量相契合。如果量投放太大,強有力的品牌也帶不動其價格,有的時候這類產品不僅不會漲價,甚至還會跌價。
結合這三大深層要素,從酒廠的產品上,我們會發現,品牌力強的酒企主打產品往往具有更大的漲價空間。而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瀘州老窖特曲價格高過品質高其一檔的特曲晶彩這一現象。相比特曲晶彩,普通特曲是瀘州老窖幾十年的超級大單品,其有悠久的歷史積累。從瀘州老窖的角度,推動一款酒漲價,普通特曲肯定比特曲晶彩好,畢竟特曲影響力大,參與銷售的經銷商多,消費者認知的也多。
當然,普通特曲價格高過特曲晶彩對于酒廠來說還是一件尷尬的事,其實在五糧液當中,曾經的1618價格也比水晶裝五糧液便宜,相比水晶裝五糧液,前幾年的1618品質明顯比其要好。對于五糧液,最近在推其中高端的小五糧,然而這款酒也是推不動價格,畢竟在這一個檔次里面,大家認可的都是珍藏級劍南春。雖然五糧液是超級濃香品牌,但也沒法上來就孕育一個超級單品。
當然,不少酒企通過限量的方式推動其價格,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舍得醬香吞之乎酒產量不大,價格奇貴,賣了許多年,價格一直堅挺,甚至在13-15年的白酒調整期,我們都看不到這類產品的好價。不過對于酒廠來說,量少完成不了很好的銷售額。因此對于許多求發展的酒廠,并不愿意這樣做。
而這也就是品牌酒價格瘋漲的原因,正所謂你不漲價別人漲,16年白酒行情回暖,茅臺酒交易價格上漲打開了高端酒漲價的空間,各大酒廠逐鹿有價值的經銷商,通過漲價給經銷商空間,那幾年的經銷商確實好過,酒好賣,利潤也不錯。而這也帶來了一二線酒企優良的營收業績,于是引發媒體效應,讓更多的人關注到白酒領域,一時間各類投資者,經銷商進入到白酒領域,加速了這個領域的火熱。
然而這種情況持續不了多久,尤其是金融消費的進入,金融消費會讓一個產業火的時候更火,慘的時候更慘。但對于酒企來說,擋不住這樣的消費,許多酒企的決策者都知道以后會很慘,但也無力改變,索性在當前就更加瘋狂,畢竟創造更好的業績,可以給自己樹立更好的功名,等到行情不好的時候,說不定自己也退休了,這一趟渾水也就跟自己沒多少關系了。
因此找個合適的時機全身而退對于酒企操盤者是個不錯的選擇,收獲功名,留個隱患給后面的人更能彰顯自己的實力,畢竟自己在位時可是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其實縱觀白酒歷史,這類事并不少見,一些酒企因為領導班子的變化而逐漸沒落。對于這一現象,折射了許多問題,但也反應了許多操盤者對白酒行業浮躁發展的無奈。
如果說發展與傳承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那么有些白酒企業的操作則表現為“前人挖坑,現在灌水,后人在水坑里垂死掙扎,還是裸泳的那種”。
所以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瘋狂的局面,在醬酒里面,連四線酒企都要瘋狂漲價。對于這些酒企的酒,如果賣不動怎么辦?那也好辦,開發新產品招商。于是乎這兩年我們發現一些三四線品牌一個勁地開發新產品,有些稍微有影響力的單品也開發出一大堆的子系列產品。比方說某款產品的節日紀念酒、大型活動紀念酒、生肖紀念酒等等。不過對于一些酒企,即便如此也保護不了自己嫡系酒的價格體系,那怎么辦?換嫡系產品嘛。而這也讓我們看到一些三四線醬酒主打產品不清晰,一下主推這一下主推那的局面。
那么這些酒企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賺新來的經銷商和投資者的錢嘛,畢竟這幾年白酒勢頭好,許多人又是看數據說話的,他們對行業本身沒進行深入的研究,只通過很好的數據判斷這個行業是否有空間和潛力。于是揣著錢往里面沖,有的人拿著錢投資白酒股票,有的人合伙做白酒代理,還有的人投資白酒商品。
對于這些新入局的白酒酒商,想代理大品牌嫡系酒是很難的,即便他們有錢,但由于他們沒有很強的渠道動銷力,大品牌嫡系酒也不一定選擇他們代理。不過大品牌的貼牌定制酒倒是喜歡跟他們合作。除此之外,一些小品牌也愿意跟他們合作。
對于這類人,因為喜歡看數據,也推動一些酒企打腫臉充胖子。有些酒企剛剛起步,就規劃出十年后銷售百億的宏偉藍圖。還有一些酒企明明銷售平平,也要在媒體上鼓吹自己賣了一百個億,然后趁機招商。
不過對于這類酒企,最怕的就是大環境不對,一旦信息風聲對他們不利,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因為這些品牌沒有太多的實際銷售。
那么對于酒友,怎么看白酒當前的價格變化,個人建議重點盯一下三線品牌。四線醬酒品牌比較亂,要么是產量不大翻不起浪,產量大的要么賣得內卷,要么開發產品一大堆,主打產品不清晰。三線酒企相對來說實力強點,如果其也表現為熬不住價格的跡象,我們確實可以等到活動的時候買一點好價格白酒。
結合大環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品牌酒不太好賣了,這也是前段時間白酒發展太快,市場過熱的結果。對于酒友來說,不是有這個跡象就意味著好價白酒馬上能出現,這個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其實對于許多酒友來說,我們需要做個計劃,對于許多酒您覺得能接受的價格是多少?對于一些品牌酒,我們不要因為跌了一點價就大量買,真的進入到調整期是有好多好價酒可以買的。在這時我們可以做一個計劃,思考一下自己需不需要買這些酒,買這些酒能接受的價格是多少。
總的來說,對于白酒漲價,如果超過了市場能夠接受的極限,這現象其實是為我們以后便宜價格買好酒做鋪墊。對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13-15年的上一輪白酒調整,那一時期出現好價產品多為郎酒、瀘州老窖、茅臺系列酒(王子、迎賓系列酒),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前期漲價太兇,單品實力不夠,動銷能力不足,渠道庫存壓力過大。在這一波白酒漲價中,更多的醬酒品牌參與其中,其實這也是為我們以后選擇好價醬酒做準備。相比之下,上一輪白酒調整期許多醬酒還沒成長起來,而這一次已然不同。最后,關于白酒漲價,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么看?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