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主辦方
日前在瀘州舉行的中國白酒T8峰會,因其聚集行業主要頭部企業負責人,就行業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被業界視為窺視產業發展趨勢的重要“風向標”峰會。
在今年的峰會上,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洋河、汾酒、郎酒、古井貢、牛欄山8大中國白酒龍頭企業主要負責人出席,并就中國白酒產業發展方向展開深入的討論。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這8家參會企業營收占到行業整體營收的51.74%,利潤占比更是高達76.71%。從這個角度來說,8家成員單位“掌門人”集體發出的聲音,一定程度代表了行業主流、前沿的“和聲”。
在宏觀經濟與疫情疊加影響、白酒消費乏力、行業競爭日趨加劇的環境下,中國白酒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
“大”與“小”
“當前,產業調整正在進行。必須深刻思考整個產業,找準癥結,適應變化,主動調整,化解矛盾,預防疊加效應引發產業調整幅度加大。”在峰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頭部企業要站在行業全局角度,實現產業發展和企業發展的辯證統一。
結合會議主題,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在會上提出,要篤行致遠,把握好“大”與“小”的關系——即長遠與當期、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辯證統一。大處著眼,即要有大局意識和系統觀念,小處著手,即要有務實思維和實干精神,“培養行業穿越經濟波動周期的能力,實現長維度下高確定性的穩健增長,共建高質量發展的行業新生態。”
曾從欽認為,白酒行業應當堅守傳承純糧固態發酵工藝,推動行業加快形成生產過程優化、工藝清潔、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制造集成新模式;堅持綠色發展與產業升級并重,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全力以赴保護好產區水源和生態,加快建設“零碳產區”“零碳酒企”;堅持完善標準與規范,構建更加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進一步規范產區價值、產品品質和中國白酒國際化。
持類似看法的還有貴州茅臺等知名酒企負責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在峰會上表示,隨著行業形勢發展變化,市場消費需求將更加向優勢產區、頭部企業和優秀品牌集中傾斜,白酒企業要有高遠的眼光、博大的胸襟、自覺的行動,去踐行“競合”發展理念,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齊力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白酒生態圈,共同推動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
“變”與“守”
作為擁有幾千年釀造文化的傳統產業,中國白酒在堅守傳承方面建樹頗豐,如堅守傳統釀造技藝、堅守工匠精神、堅守品質主義等。本次峰會主題之一是“存敬畏”,即呼吁行業要敬畏天地、敬畏五谷、敬畏先賢、敬畏時間、敬畏消費者,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讓中國白酒行穩致遠。
不僅要心存敬畏堅守匠心,也要創新求變以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綿延幾千年的中國酒業,正是在“守正”與“創新”的不斷碰撞、不斷調和、不斷平衡中延續生命力,成為一種文化和精神象征。
作為本次峰會“東道主”,瀘州老窖集團及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認為,中國白酒要遵循“文化同源、標準同訂、市場同拓、規則同守、危難同渡”的“五同”共識,堅守“不忘初心、堅定信心、堅守匠心、樹立雄心、奉獻愛心”的“五心”力量,并促進模式嬗變、品牌嬗變、數智嬗變、產業嬗變、產品嬗變。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承載起應有的時代使命,在敬畏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優化,從而為中國白酒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清茂表示,行業龍頭企業要積極做好守正創新的典范。
在“守”與“變”中,與會代表們形成共識,認為白酒行業應從全球潮流、民族復興、高雅藝術中博采眾長,持續升華名酒文化格調,不斷提升名酒品牌高度。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數智化攻關,加快要素集聚、業態融合、全域協同,不斷改造升級數智創新成果,充分釋放千年酒業的發展活力,共同做大中國白酒的蛋糕,開辟中國白酒國際化藍海。
“快”與“慢”
“郎酒始終以‘穩中求進’作為工作指引,把‘品質、品牌、品味’放在第一位,繼續堅持‘快生產、快儲存、慢銷售’。”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在峰會上深刻詮釋了“兩快一慢”的發展哲學。
慢銷售是為追求極致品質。據了解,今年郎酒向社會發布了“醬香產品內控準則”,這使郎酒產品向高品質發展有了標準可依。
快就是加大優質醬酒的儲備。郎酒醬香酒今年計劃產酒4-4.5萬噸,明年將達到5.5萬噸左右,郎酒醬香酒儲量在今年十月份可達到18萬噸左右,這是郎酒產能儲能的歷史性突破,為長遠發展積蓄優質產能儲備。
這一快慢辯證法,引起了不少與會嘉賓的共鳴。
“慢下來,不急不躁釀好酒;靜下來,精益求精釀品質;沉下來,歲月釀造時間價值。”宋書玉認為,美酒產業沒有一夜之釀成名者,沒有棄自家之釀、釀他家之釀成功者,沒有欺世盜釀成功者,沒有吆喝之釀的成功者,唯有久久為功,才能釀造更加醇美的美酒。
只有下足“慢功夫”,才能贏得“快腳力”。作為地域白酒的典型代表,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黨委書記、廠長宋克偉認為,地域白酒向新名酒的跨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建立基于品類文化的特色體系,從人文、釀造、科創、品飲等方面尋找更能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文化主題。(川觀新聞記者 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