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馮 攝
4月9日下午,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主論壇——2021年中國國際酒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正式發布《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宋書玉表示,作為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指引,《指導意見》全文4萬5千余字,分為4大部分55個章節,系統地總結了我國酒類產業“十三五”發展的成就和面臨形勢,勾劃了未來五年釀酒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與主要任務,并提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議。
論壇上,宋書玉選出六大關鍵詞,分享了這份分量極重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一:穩健
宋書玉表示,根據《指導意見》,“十三五”期間,中國酒類產業經過持續深度調整,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中國酒業經濟發展步伐穩健、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活力有序釋放、科創動能有效轉化、產品品質穩步提升,酒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韌性顯著增強,酒類營銷創新發展,在全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美酒需求的同時,取得了可喜成績,奠定了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長遠基礎。
《指導意見》提到,“十三五”末(2020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887家,相比“十二五”末減少802家。完成釀酒總產量5400.7萬kL,同比下降24.7%。其中飲料酒產量4476.5萬kL,同比下降28.1%;發酵酒精產量924.3萬kL,同比下降2.5%。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353.3億元,同比下降9.2%;實現利潤1792.0億元,同比增長75.6%。盈利水平主要來自白酒行業(利潤1585.4億元),相比“十二五”末增長117.3%,其他的酒類行業均為下降,啤酒下降6.1%,黃酒下降9.8%、其他酒下降10.0%、發酵酒精下降61.1%,葡萄酒下降幅度最大,為95%。
宋書玉看來,有幾個特點值得關注:
一是規模以上酒類企業數量逐年減少,酒類產業集中式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是產銷量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體現了市場供需關系和消費需求的變化;
三是產品銷售收入在“十三五”中期實現V字反轉。且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卻基本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酒類產品的市場議價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四是利潤水平呈現逐年上升,表現出酒業由量變向質變的過程,也體現出消費者追求理性和健康的消費訴求。
魏馮 攝
宋書玉表示,總體而言,“十三五”期間,中國酒業轉方式、調結構,逐步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市場和消費為中心,適應市場結構的快速轉變,在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互聯網+等新趨勢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除此以外,“十三五”期間,中國酒類產業還呈現了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區建設效果顯著、消費升級品質升級、市場變革營銷創新、品牌升級服務升級、科技創新釋放動能、文化傳承有聲有色、社會責任體現擔當、人才培育多措并舉等特點,尤其是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中國酒業表現突出,自發捐款捐物,科學復工復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最終勝利貢獻力量,體現了酒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關鍵詞二:轉型
根據《指導意見》,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向“十四五”,對酒行業而言意義深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帶來了消費升級的市場機遇。酒類消費快速升溫,市場表現出長期不缺酒,但長期缺好酒的特點。這需要我們從消費者的風味喜好、飲后舒適度、多元化需求、碎片化追求等方面出發,全力滿足消費市場需求。同時,廣大酒企在釀造美酒的同時,強化消費知識普及、打造新的消費場景,用實際行動走進消費者心智,進而滿足消費。
與此同時,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困擾白酒行業發展14年的“緊箍咒”正式解除。宋書玉表示,綜合來看,產業政策調整有利于酒業吸引優質資源、外部資本進入酒類產業,一方面加劇市場競爭,逐步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另一方面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還有,產業政策的放開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作用愈加凸顯,有助于推動酒業建立良性競爭市場化機制,實現由規模發展向特色、品質效益的高質量發展轉變,緩解產業總量過剩與個性化不足之間的矛盾。
“縱觀酒類產業,任何一次轉型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對酒類產業來說更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但只有真正實現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酒類產業才能唱響時代主旋律,實現產業常青,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宋書玉表示,業內還面臨國際化發展任重道遠、新冠疫情對酒業影響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新消費需求如何激發產品創新、營銷創新體系帶來的市場要素和服務體系變化、文化體系創新能力不足等挑戰,需要行業凝聚智慧迎接挑戰。
關鍵詞三:拓新
《指導意見》提到,根據中央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制定新字當頭,著眼于未來的長遠導向,更著眼于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酒行業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革方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抓住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戰略機遇,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高質量發展釀酒產業,高水平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這是一個真正的新時代,大到世界經濟格局,小到個人消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酒類產業而言,產業政策、生產方式、原料供給、流通渠道、市場策略、品牌傳播、消費體驗已經不可逆轉地發生了轉變。影響產業發展的內因變了,而影響市場和消費的外因則變得更多。”宋書玉解釋,具體而言:充分挖掘國內市場增長潛力,緊緊抓住消費增長重點,充分發揮消費拉動經濟作用;優化產業經濟結構,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一步穩固產業基礎,繼續強力推進產業協調發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為美好生活而釀,為美好生活而表達,滿足人民生活對美酒風味和健康的需求;文化體驗的需求;把握酒類市場趨勢變化,滿足消費升級新需求;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適應酒類市場發展新常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全面深化產業建設,持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共建中國酒業發展新生態。
關鍵詞四:目標
《指導意見》還明確了“十四五”中國酒類產業的十三個主要目標:
在產業經濟目標上,預計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6690萬kL,比“十三五”末增長23.9%,年均遞增4.4%;銷售收入達到14180億元,增長69.8%,年均遞增11.2%;實現利潤3340億元,增長86.4%,年均遞增13.3%。
其中:白酒行業產量800萬kL,比“十三五”末增長8.0%,年均遞增1.6%;銷售收入達到9500億元,增長62.8%,年均遞增10.2%;實現利潤2700億元,增長70.3%,年均遞增11.2%。
在產業結構上,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進一步深化產業集群發展和集約化發展,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拉動和提升產業鏈價值,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建立產業新格局,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品牌培育上,實施“世界頂級酒類品牌培養計劃”,有效推進中國酒業民族品牌形象提升,推動中國酒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引領世界酒業發展方向。
在文化普及上,打造“世界級酒文化IP”,將中國白酒傳統釀造遺址和釀造活文物(連續使用的窖池)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釀酒技藝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社會責任上,打造“世界級公益品牌”,將全國理性飲酒宣傳周打造成享譽全球的公益品牌,影響酒類消費人群達5億人次以上。
在人才建設上,打造“世界級酒類教育機構”,成立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強化職業序列教育。實現釀酒產業與教育產業相融發展,塑造人才培育聯動體系創新教育模式,打造國家、產業、院校、企業四級聯動人才培育體系,全面提升酒業人才水準,進而推動產業發展。力爭“十四五”期間完成50萬人的培訓鑒定工作。
在市場建設上,實施“酒類大商1510培育計劃”,培育千億級酒類大商至少一家,百億級5家,50億級大商10家。
在科技創新上,充分發揮產業力量、產學研協結合模式的優勢,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和合作共建的分享體系,培育和建設“傳統制造業(白酒、黃酒、露酒)先進創新中心”。
在生態保護上,構建酒類產業生態釀造體系,促使酒類產業向綠色生態發展全面轉型。將通過建設“零碳產區”、“零碳工廠”為目標,推動酒業“碳中和”相關標準、規范和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酒業碳排放標準體系建設,形成完整的“零碳”理念和“零碳”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酒業在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力。
在產品結構上,緊緊抓住消費升級和消費能力逐步提升的契機,以品質消費助力品質升級和市場升級。
在質量安全上,系統構建產業質量標準化體系,做好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后天11號,釀酒標委會和白酒標委會進行換屆大會)。梳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標準化體系。
在知識產權上,設立“反侵權假冒偽劣工作促進委員會”,整合酒業與知識產權領域各方優質資源,協調指導酒業知識產權發展基礎。
在原料基地建設上,將積極推行白酒、黃酒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全力推進釀酒葡萄品種研究與產區規劃工作,推進啤酒原料國產化發展和研究,形成國內、國際雙驅動的保障供給格局。
關鍵詞五:任務
《指導意見》共提出14個主要任務。涵蓋(品質表達、人才培育、文化普及、市場培育、文化遺產保護)。
白酒行業要緊緊圍繞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升級發展的核心目標,持續深化白酒優勢產區建設,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科學技術支撐高品質白酒的成果轉化,助推白酒傳統生產工藝技術不斷提升與創新;促進優勢名酒產區和美酒特色產區發展,大幅提升名優酒比例,從目前的30萬kL提高到65萬kL,占比從4%提升至8.1%;以標準建設全面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老酒市場交易走上一條依法規范、高標準、嚴要求的發展之道。助力陳年白酒市場超過千億目標。
露酒行業由于露酒概念的清晰化、標準體系的規范化,將促使露酒迎來新的春天和新的發展機遇,要依靠現代生物及分析技術展開對露酒從呈色呈香呈味物質、功能活性物質的來源、提取工藝、酒體穩定性、健康功能機理等系列研究,傳承與創新,不斷提升露酒生產的科技水平,為生產高品質露酒奠定基礎;要打造集健康、養生、風格幽雅獨特的,彰顯露酒產區品性的高品質露酒產品。
國際蒸餾酒及利口酒要逐步形成以白蘭地為主導、水果白蘭地為補充的高、中、普通型的合理的產品結構和類型。威士忌產品逐步形成以傳統麥芽原料生產和本土特色化原料調和生產并重的格局,產品逐步由普及推廣型向中高端特色化發展。朗姆酒和伏特加將結合產地情況,向果味多元化和復合化發展,是利口酒的重要基酒,加速優質內循環經濟發展。
此外,在“十四五”期間,還將借助5G技術、物聯網新技術深化智慧工廠建設,構建產區、酒莊、標準等為一體的中國酒類品質與價值表達體系,打造國家、行業、企業聯動人才建設體系,探索并豐富創新白酒文化傳播新途徑,通過千億酒商計劃、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青酌獎、酒類產品包裝創意大賽、最美酒瓶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對接酒類市場和影響消費,并強化釀酒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釀酒活文物的保護與傳承,讓美酒更加香醇。
關鍵詞六:建議
宋書玉表示,《指導意見》提到一系列產業政策建議:一是將中國白酒傳統釀造遺址,釀造活文物,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將白酒、露酒、黃酒釀酒技藝列入國家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程的建議;二是推廣白酒文化和鼓勵白酒出口的建議;三是加大政策扶持酒類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四是加強國產啤酒大麥產業發展的建議;五是推動生物燃料乙醇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議;六是加強工坊啤酒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七是完善《勞動法》及《失業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建議;八是施行制假、售假黑名單制,加大酒類假冒犯罪成本建議。
一系列經濟政策建議也體現在《指導意見》之中。如一是取消白酒從量定額消費稅的建議;二是取消白酒原酒重復計征消費稅建議;三是取消國產葡萄酒消費稅、降低增值稅的建議;四是加大葡萄酒行業金融信貸扶持力度。
(川觀新聞 魏馮 范芮菱 周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