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仙;
這位大文豪到底能喝多少酒,看下面的幾首詩你就清楚了。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一天喝三百杯!??
按一杯二十錢(一兩等于十錢)來計算,那可是整整六斤!
而且喝完以后還能揮毫潑墨,這酒量確實配得上酒仙的稱號!
那按照現在的標準,李白真的那么能喝嗎?
讓我們先從歷史角度來了解一下中國的酒歷史。
漢代
據《漢書》記載,當時的人“能飲酒一石”,按照現在的計量方法,是40斤。
一個人喝40斤白酒?喝40斤白水都是奇人了。
別驚訝,事實是這樣的:
有學者推測,漢代的酒度應該在6度。
這個度數的酒應該是飲料吧,不過一天喝40斤也很夸張。
唐代
到了唐代,飲酒以“斗”計算,此時的酒度數仍然是6度左右。
李白穿越到現代應該怎么招待?
酒仙李白一天喝6斤6度的酒也是可以實現的。
如果李白穿越到了現在,我們拿6度左右的氣泡酒招待他應該沒有問題,一瓶起泡酒是750ml,6斤起泡酒約3000ml,也就是4瓶;
就我自己來說,一頓喝一瓶起泡酒是沒有問題的;
李白大哥一天三頓酒,加個下午茶再來一瓶,一天6斤輕輕松松。
李哥想喝茅臺?
從來沒有喝過高度酒的古人,第一次喝茅臺肯定是不習慣的。
半斤的量差不多可以應付,但是茅臺這么貴,這樣的貴賓招待不起啊?
天天喝這么高的度數,李哥也會嚇得要趕緊回家了。
宋代
宋朝人喝酒以“升”計算,這時酒的度數有了提高,大約十度。
10度的酒,一整天喝上個三十、四十瓶,努努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種酒通常是將糧食發酵后過濾過濾(其實就是米酒),度數自然不會高;
古代人大口大碗喝酒也就不足為奇了。
元代蒸餾白酒的誕生
元代時期,釀酒工藝出現了質的改變。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可別小看了這句話,它直接為我們如今的蒸餾酒找到了鼻祖!
以前發酵的酒度數通常都在10度以下,經過這么一蒸餾,酒度直線上升,最高可達到四十多度!
從元代起,中國酒的度數一路飆升,一發不可收拾。
民國到建國初期——高度酒
1951年6月王文廣撰寫的《專賣事業教材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專賣機構批發酒度為62度,零售酒商售酒規定為六十度,不得減低度數,違者與私酒論。”
這本書的規定沿用的是民國時候的規矩,可見中國老傳統皆認為高度的酒才是好酒,私自降低白酒度數屬于犯法的行為。
新中國的低度酒
新中國成立后,GJ一窮二白,糧食匱乏,釀酒成了一個大問題。
于是在保證白酒口感的前提下,通過調酒工藝將白酒降度,以增加白酒的產量;
現在市面上的白酒讀書都已經低于六十度了。
隨著釀造工藝越來越高超,調酒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酒的口感也越來越好。
寫在最后
如果李白穿越到現代,喝酒我還是敢作陪的,愿意來的請留言。
文: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