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酒品牌庫庫管鋼絲兄;
白酒品牌庫致力于發現更多白酒品牌和品牌背后的故事。
眾所周知,白酒是中國特產,也是全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他五大蒸餾酒分別是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這六大蒸餾酒來歷是怎樣的?分別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鋼絲兄綜合可查詢到的信息,加上一些個人推論,咱們隨便聊聊。
前面咱們說了葡萄燒酒白蘭地、啤酒的爸爸威士忌、戰斗民族的能量補給伏特加、黑奴之淚朗姆酒、利尿劑搖身一變的金酒,把五大國外蒸餾酒都大致回顧了一下,接下來終于開始說說咱們國家的國寶飲品:中國白酒了。
1、光輝璀璨的中國白酒
鋼絲兄向來覺得中國白酒只作為一個整體與其他集中蒸餾酒相提并論是件很吃虧的事情。
中國地大物博且跨越了很多個不同的氣候帶,擁有很多不同的地貌結構;
這樣的先決條件決定了白酒多樣化的可能性:
酒體醇厚的醬香、
香氣濃郁的川派濃香、
柔雅綿甜的江淮濃香、
清凈爽冽的清香型白酒等等。
美酒之多,猶如天上繁星,即便是幾大產區的代表性產品單獨拎出來都隨便能與其他幾個蒸餾酒一較高下。
這樣的看法鋼絲兄一人說了不算,咱們參考一個由官方機構舉辦的活動,從另外的角度來佐證這個觀點:
2017年11月,在上海召開了《世界名酒價值論壇》,會上評選出了“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宜賓、瀘州、遵義、宿遷、亳州、呂梁、蘇格蘭、干邑、波多黎各、瓜達拉哈拉這十座城市入選。
(鋼絲兄注:分別對應了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古井貢、汾酒、威士忌、白蘭地、朗姆、龍舌蘭十大名酒),
這十大產區中國獨占六席,雖然這是由中國酒業協會舉辦和評選,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本土主場優勢,但還是能窺見一斑中國白酒的野望:單一品種白酒就足以拿出來和其他幾個世界名酒對挑。
至少在愿景上,從中國白酒從業者,到中國白酒的愛好者都會覺得中國白酒放眼于世界蒸餾酒之林都是那顆最耀眼的明珠。
中國白酒只是一個總稱,再往下按香型、按產區、按工藝、按歷史等等,都還可繼續拆分,林林總總,多不勝數。
鋼絲兄想做【白酒品牌庫】也是基于這樣的情況,想要做成中國最全的白酒品牌資料庫,這可真的是一個大工程。
所以呢,介紹中國白酒注定有非常多的篇幅,
咱們不著急,慢慢講!
2、白酒起源于元代,國外傳入?那可不一定!
千絲萬縷,咱們從頭捋起!
明白了中國白酒從哪里來的,找到根子,才能順著脈絡繼續去尋找更多故事。
關于發酵酒的歷史咱們就不多說了,那真的老了去了,杜康造酒和儀狄造酒的故事早有記載,而且還有很多文物證明在7000年前就有原始的發酵酒相關釀具的出現,咱們主要說說白酒。
目前很多資料以及網絡主流觀點都說中國蒸餾白酒從元朝就開始,這個主要物證源自明朝醫藥學大佬李時珍,他在中國古代本草巨著《本草綱目》中記錄如下: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本草綱目·谷四·燒酒》:“火酒,阿剌吉酒。”
這一觀點直接帶偏很多后世學者,在清代則有更多記錄是以此為始,比如:
清代郝懿行的《證俗文·酒》如此記錄:
“火酒,秫酒也……火酒自元時始創其法,一名阿剌吉酒,見《飲膳正要》,李時珍 《本草》詳之。”
清代檀萃也曾在《滇海虞衡志》中說:
“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
清代名醫章穆的《飲食辯》亦有:
“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曰阿刺吉。番語也,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于中土。”
總之這樣的文獻考證很多;
正可謂三人成虎,更何況是古代名士所著,大家更容易相信了;所以現在網絡很多朋友奉為圭臬。
但隨著近年其他一些文獻以及釀酒相關文物的發現、古代釀酒作坊的發掘,鋼絲兄以為,中國白酒的起源時間遠超元代。
關于中國古代蒸餾酒的起源,有考古物證的年代至少是漢代,有推論和文字記錄佐證的至少是唐開始的。宋時已經不乏記錄和考古物證了。而且蒸餾技術大概率也是本土原創,而非從阿拉伯過來的舶來品。
3、在漢代有了白酒起源?
近年來隨著很多新文物項目的出土,白酒漢代起源說有了一定發展,按著鋼絲兄收集整理這些資料的年份,咱們一一道來!
①
時期: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西漢時期
佐證: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海昏侯墓葬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2011年被發現,2016年開始大面積挖掘,2019年由CCTV播放相關考古紀錄片之后獲得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
海昏侯墓葬出土蒸餾器
墓葬中中一件器物可能會讓中國蒸餾酒的歷史大大提前到西漢時期。
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中就發現了一個青銅“蒸餾器”。
“一開始,我們猜測這個器具是用來制作果汁或者煉丹的。經鑒定后,發現了芋頭的殘留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海昏侯項目領隊楊軍這樣表示。另外這個蒸餾器發現的位置也是和其他各種酒具擺在一起的。
結合到今天芋頭也是釀造食用酒精的重要原料之一這個事實,疊加所放位置,所以這個殘留物和位置的發現讓專家們覺得這應該是蒸餾制作燒酒所用的器皿。
(本段灰色字體內容存疑,只在部分網絡內容中找到說明,更加權威的出處沒有找到)
②
新朝:公元9—23年,王莽新朝
佐證:西安張家堡發掘的銅蒸餾器
2008年,西安考古工作者在當地張家堡發掘出土了銅蒸餾器,根據科考斷代,屬于王莽新朝時期。這件蒸餾器比之于海昏侯墓葬發現的蒸餾器更加精致,說明王莽新朝時代蒸餾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
西安張家堡出土銅制蒸餾器
③
時期:151年-221年,東漢
佐證:漢代魏伯陽
漢代魏伯陽寫了《周易參同契》一書,為世界上現存而被公認的第一部講到煉丹術的文獻,當時的煉丹術和蒸餾法實際上就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以后蒸餾技術的廣泛應用,多見于唐宋煉丹文籍和諸家有關著述中.
——遼金史研究員 林榮貴【金代蒸餾器考略】
魏伯陽
記住這個點,雖然在本篇中不太重要,但鋼絲兄在后文白酒宋金起源說的描述中,會和這里產生聯系,將有非常符合邏輯的推論。
④
時期:25年—220年,東漢
佐證:東漢青銅蒸餾器
上海博物館中館藏了一件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經過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制品。
上海博物館館藏東漢青銅蒸餾器
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曾經撰文“漢代青銅蒸餾器的考古考察和實驗”(這位是考古及文物界大神,專攻青銅器和古文,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上博青銅器領域的輝煌,鋼絲兄有幸一睹上博青銅器館,確實震撼!不展開說,有興趣的朋友自行了解)里面記錄到,馬老曾主持了四次系列蒸餾實驗,先后以發酵的糯米酒醅為原料蒸餾獲得20-27度酒;以51.1度的酒為原料蒸餾,得到79.4度的酒;用15.5度酒蒸餾得到42.5度酒;還用肉桂、茴香蒸餾得到了肉桂油、茴香油。
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
之前發現的金代的蒸餾器構造也與這件東漢青銅蒸餾器有相似之處。這件東漢青銅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厘米。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上海博物館館藏東漢青銅蒸餾器結構圖
通過這一系列實驗,馬老認為,漢代已經有蒸餾技術,但是這件東漢青銅蒸餾器還不能用固體酒醅蒸餾出燒酒,這也正常,漢朝時發酵酒已經相當成熟,直接拿發酵酒來釀造蒸餾酒也是可以的。
這件青銅蒸餾器的來源充滿戲劇性(也是我們歷史的悲劇),由馬老在上海冶煉廠的廢銅中揀選后發現,所以出土地點不詳(這段歷史大家有興趣去搜索下,也不展開說了)。
另外根據相關記載顯示。1975年安徽滁州天長縣黃泥鄉三角圩漢墓(墓群下葬時間為戰國晚期——西漢中期。地址為現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也出土了一件構造形狀都非常接近的青銅蒸餾器。目前存于安徽省博物館,但網絡上沒有搜集到相關圖文資料,歡迎比較喜歡搞研究的酒友一起補充。
⑤
時期:25年—220年,東漢
佐證:東漢畫像磚
四川新都、彭縣(應為今成都市新都區、彭州市,二者相隔不遠)先后出土了一些源自東漢的畫像磚。畫像磚上有一系列抽象造圖,明顯能看到舀取、接水等工序環節。于是有學者將其解釋為釀造蒸餾酒的生產圖像。
成都出土東漢畫像磚
對此,發酵以及白酒釀造方向研究員周嘉華以為,
“畫像磚上所繪制的生產器具以及呈現的生產圖景與實際蒸餾酒所需要的技術以及設備存在差異,比如“看不見凝聚蒸氣的圓盤(鋼絲兄注:冷凝器),更看不見將酒液收集后引入小口罐的裝置(鋼絲兄注:猜測理論上是防止揮發,但實際上duck不必,現在很多小釀酒作坊里也就是直接用廣口壇接酒,直徑約15-20cm)。這是又一個很關鍵的設備,不應該被遺忘”。
總之,周嘉華研究員這幅畫并不足以證明東漢已有蒸餾酒。
蒸餾酒漢朝起源說總結
中國蒸餾酒是否起源于漢朝,依然是一個懸念。
主要是還有一些爭議所在,這里面最大的問題是:目前最有利的佐證也就是海昏侯墓葬的蒸餾器文物,但這僅有文物佐證,沒有文字記錄佐證。
上文所述《周易參同契》也僅僅是記錄了蒸餾方式用于道教煉丹等場景,關于用蒸餾方式釀酒,以及飲酒場景等未見明確文字記錄,尚不足以完全證明西漢時期一定有蒸餾酒的出現。
但從另一角度看,既有的出土文物已經用有力的事實證明西漢時就有蒸餾器出現,所以大可不必認為蒸餾設備、蒸餾技術是由西方傳入,咱們本土也有。
中國古代土灶釀酒圖
海昏侯所處的公元前380多年那個時代,西方還是古希臘大哲柏拉圖生活的年代,那個技術背景下,想要跨越大洲大洋進行東西方文明交流,可能真的太勉強了。
受篇幅所限,中國白酒篇將分篇進行。下一篇我們說說唐朝時候的中國白酒發展,以及分析下白酒唐朝起源說的可能性。
在考證、學習世界六大蒸餾酒起源的時候,全文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結合個人推斷,寫完后發現總計文字超過3萬字,篇幅過長不便閱讀,于是拆分為獨立短篇發布,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賬號,繼續了解。
文中如有任何失誤之處,歡迎指出,在研究白酒的路上,還需要和大家多多交流。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