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不知道吧?超市里賣的醬油90%都屬于勾兌醬油,醬油可以勾兌,奶茶可以合成,肉味全靠香精......這些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今年8月份,一句“科技與狠活”在全網引發熱議,起因是有個博主在網上發布了一系列視頻,揭露假冒偽劣食品的制作過程,其中包括沒有肉的淀粉腸,合成牛排等,各大知名食品企業連連翻車,被質疑是“科技與狠活”食品,引發了全國網友關注食品添加劑問題。
那么,在白酒行業,是否也存在“科技與狠活兒”呢?當然有。這事放到白酒圈,也太正常了,日常我們所喝的白酒就有這樣的“科技酒”,像牛欄山,瀘州老窖二曲,采用食用酒精,食用香料,色素和水勾兌出來的液態法白酒!
還有一些劣質假酒,一瓶酒就有17種添加劑,包括冰乙酸、乙醛、糖精、蛋白糖等。更有相關人士爆料,90%的濃香白酒勾兌酒精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不加食用酒精就釀造不出濃香型白酒?
白酒界的“科技與狠活兒”有哪些?
1、食用酒精。很多白酒都會添加食用酒精,這是配制酒的靈魂,白酒添加食用酒精,一方面是為了調整酒體的風味和狀態,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酒廠成本,還能區別酒水檔次。白酒的主體成分是乙醇和水,加食用酒精,無非就是為了降低酒體中呈風味酸酯的比例。當然,不止濃香酒里加酒精,一些醬香、清香中低端酒也會加。
對于正規大酒廠,都是采用過濾比較干凈的食用酒精,而有些小酒廠會用到廉價的木薯、蜜餞、玉米制作成的酒精,導致出廠的酒氰化物超標,對人體有害無益。
2、香精。一般酒精酒都是加入香精調配的。除了十二大香型白酒及名酒所對應的香精外,還有高粱香精、玉米香精、酯類香精、酸類香精、曲香香精、大曲香精等。酒廠將各種香精按照一定比例勾調,配制出對應香氣的白酒,甚至比純糧釀造的白酒要更飽滿、濃郁。
還有一種乙酸乙酯,新型的白酒都會添加這個,起到增香的作用,對白酒香型的確定起主導作用。它們的含量一般在1-3g/L,具有蘋果和香蕉的生果香氣。
3、除苦劑。有些低端白酒和酒精酒的苦是一種自然的酸苦,帶有酒糟味,需要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白酒除苦劑,以去除雜味和苦味,提高產品醇和口感。
除苦劑一般分為酸型和甜型,甜型除苦劑的主要成分有糖精鈉、甜蜜素等。要知道按照國家標準,固態法白酒不允許添加甜蜜素等除苦劑。之前酒鬼酒就被爆出甜蜜素超標,銷量口碑深受影響。
4、丙三醇(俗稱甘油)。無色、無臭、味甜,常用于果汁、果脯中,也用于調制各種酒類,增加酒的甜味和濃稠感,去除酒的苦澀味,增加醇厚度,提升酒的品質。
5、速效澄清劑。食用級白酒澄清劑一般為無色或微黃透明液體,通過選擇性吸附,在低溫環境下析出白酒中的棕櫚酸、油酸乙酯、異丁醇等化合物,可以將白酒中的懸浮物清除干凈,使酒水變得更加透亮干凈。
6、塑化劑。白酒中嚴禁添加塑化劑,雖然它可以增加酒的粘稠度,實現掛杯現象,但是長期食用塑化劑超標的食品,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2012年,酒鬼酒就被測出里面塑化劑整整超標了2.6倍,雖然酒鬼酒予以否認,但還是受到不少影響,口碑急劇下滑,直到現在都沒有緩過勁來。
在整個白酒生產過程,塑料、橡膠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為什么茅臺老大哥不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歸根結底還是企業原則問題。日常我們大家買酒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兩個準則:
1、配料干凈無添加
有的商家會直接在標簽上備注食品添加劑,比如食用酒精,香料等,有的卻用專業名詞混淆視聽,例如無水乙醇、調香級食用酒精等。所以我們在買酒時,看看是否有除了糧食谷物以外的字眼。
2、純糧固態發酵。白酒除了香型不同,也分等級,執行標準各有不同,像酒精酒是GB/T20821和GB/T20822,而純糧食酒,比如醬香酒是GB/T26760,濃香酒是GB/T10781,就拿目前最火爆的醬酒熱來說,工藝有坤沙、碎沙、翻沙、串沙之分,串沙酒則是醬香酒中的“科技與狠活”,要喝醬酒建議選擇坤沙工藝釀造的,對人體刺激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