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喝酒的“規矩”,什么是做人的“道理”,什么是人與人之間的血脈親情。一杯酒,一份情誼。
小時候,家里來了客人,爸爸總會陪著客人喝上幾杯。那個時候,還沒有限制“酒駕”,他們喝酒也沒什么顧慮,聊得興奮了,就敞開了喝,喝的走不了了,就住下了。
男人之間喝酒,聊得東西天南海北的。經常見他們喝上一口,然后感慨: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
懵懂的我,對“人生的味道”充滿好奇,忍不住偷偷嘗一口!嚯,真辣!
小時候,白酒是一種父輩的符號,看到酒之后,第一反應是“我爸爸喝過這個”;白酒也是一種熱鬧的象征,逢年過節、家庭聚會,桌上肯定有白酒;白酒是一種神秘的液體,平日嚴肅的長輩們,喝了白酒后,會逗逗我們,還總是笑。也隱約感覺到,
喝白酒是一件很講究的事兒,人們敬來敬去,每次舉杯都有說辭。爸爸會示意我舉起飲料敬客人,讓我說祝福語,并且要把杯子放低于長輩的酒杯,爸爸說:“這是喝酒的規矩。”
后來,我們長大了,爸爸話變少了,只有喝了點酒之后,會跟我們講講喝酒的規矩,做人的規矩。比如,“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不出酒的妙處,進入不了酒的佳境,難以人酒合一。太醉,胡話連篇,丑態百出,失言失禮,傷人傷己,令人生厭。就像“事,不可不察,不可太察”道理一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察,恐怕交上壞人;不察,可能做錯事情;不察,難免上當受騙被人利用;擦亮眼睛,不可不察。但是,太過精明會沒有朋友,太過苛求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太挑剔永遠無法快樂滿足,該清醒時清醒,該糊涂時糊涂。
再后來,我們也成了酒桌上的常客,喝了很多酒,見了很多人,才發現,依照爸爸講的這些規矩,能看清很多人,參悟很多事。
喝酒有喝酒的規矩,做人有做人的道理,都是通著的。
家庭聚會時,當大家族里的長輩端起酒杯,喊一聲“來,一起干杯”,小輩們才都跟著端起杯子。長輩們說完祝酒詞后,大家一飲而盡后才能落座開始吃飯。工作聚會時,領導最先提酒、致辭,干杯之后再吃飯。時間流逝,這些老規矩早就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漸漸明白了一種叫做“禮”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已經伴隨著中國人幾千年了!
過年團圓時,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兒子挨著父親坐,父親端起酒杯碰著兒子的杯子,念叨著“注意身體,常回家看看”,孩子感恩,回敬父親“您辛苦了,祝您身體健康”。
其實,這是中國人對彼此愛的表達,含蓄、低調,一定要借助酒才能說出口。
一杯酒,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喝酒的“規矩”,什么是做人的“道理”,什么是人與人之間的血脈親情,中國人總會將道理藏在一件平凡無奇的物件里,并延續著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
一杯酒,一份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