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對江小白不太待見,之前也寫過《江小白,這酒能喝嗎?》,把江小白比作了咪蒙,那純粹是以營銷而論。
前些天我寫了篇《把中國各省的白酒比作NBA,我覺得可以這么排!》,有人問那江小白算是什么呢?我說:蔡徐坤!
聞者大笑。
雖然他那段運球的視頻和GIF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對蔡徐坤沒有半點偏見,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比許多流量明星的業務能力要強,這點頗似江小白。
江小白也是白酒圈的流量之一,比不了茅臺這種大戶,但也是名氣響當當。從出生那一刻起,江小白走的就不是條尋常路,與傳統白酒涇渭分明。
傳統白酒的消費群體以年長者為主,口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能喝出白酒的滋味兒來,而江小白的目標用戶是年輕人。
傳統白酒講究傳統、古法,標簽是大曲純糧酒質好,恨不得把窖池年份刻腦門上,而江小白是小曲清香工藝,品質往后稍稍。
傳統白酒的宣傳、推廣很老派,電視廣告、媒體投放、高速炮臺、門店展示、城市大熒屏是主戰場,而江小白起手就刷爆了朋友圈,玩的是年輕人的共情與裂變。
也許寫到這里,大家覺得我又要黑江小白了。
我發誓,這一次真的不是。
這些年江小白在外人眼里過得很滋潤,營收報表看起來也很漂亮,但個中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清楚,經典裝的品質拖了流量的后腿,口碑每況愈下,銷量大不如前,消費者提起江小白也是負面評價居多。
任何一款產品,叫座不叫好都會丟掉未來。消費了多年的偽情懷也快消耗殆盡,年輕人的香火情斷起來比四季交替還要快,哪怕是滿心想要續費都不知道該去哪兒充值,一不留神就得在冬天玩裸奔。
困境讓人如坐針氈。
靠文案起家的江小白店鋪陳列做得非常出色,幾乎所有的餐館酒水柜臺都有江小白的身影,但這也意味著背后高昂的投入。
面對天花板,企業能做的無非是開源節流,對營銷極度依賴的江小白斷斷不能選“節流”,因為選了這條路無異于飲鴆止渴。
于是江小白圍繞開源做了許多嘗試,開發新品、跨界不跨行投資,他們也不知道雨停后陽光會從哪一個窗戶先照進來,那就四面八方多開窗。
純從產品來看,他們的每一款都定位比較明確,面向的消費群體符合他們一貫的“年輕”思路。
江小白這個品牌下有純飲、淡飲、黑標精釀、果酒、氣泡酒,旗下的江記酒莊有梅酒、精釀、米酒等。
精釀、果酒、梅酒、氣泡酒……雖然內核還是小曲清香高粱酒,但聽起來是不是已經不像是做白酒了?
我一直堅持認為,如果從白酒的風味要求來看,江小白確實背的上各種罵名,一個喜歡白酒、愛喝白酒的人大抵是看不上江小白的,但若換個思路,假如他們做得根本就不是白酒呢?
我前些天拿了梅見那款酒給兩個小姑娘喝,她們覺得很好喝,一斤半的酒她們倆沒費多大勁就喝完了。有一說一,像我這種老家伙是喝不慣的,甚至覺得品質屬實不太行,但只要有人愛喝,江小白就成功了。
盡管他們在做酒這塊積累不夠,底子有所欠缺,許多新品也多少走了投機取巧的捷徑。要是單純做白酒,他們在一眾大佬面前根本不夠打。但劍走偏鋒也是路,走順了,荒草叢生處也得變坦途。
包括他們推出的“單純高粱酒”,這并不是我們熟知的白酒,更不是個新興的概念。優質威士忌的一大噱頭就是“單一麥芽”,套用成“單純高粱”也是順理成章。只是我并不確定他們的曲藥原料是否也是高粱?如若是,這多少有點違背了我們所了解的常識。如若不是,則有虛假宣傳嫌疑。但無論如何,他們這么描述對年輕人來說反而降低了認知成本,總比各種五花八門的香型要更直白、更容易理解。
一個不怎么喝酒的二十歲年輕人哪里分得清十二大香型?再加上各種口感、工藝、貯存方法的描述,沒開喝就得把腦袋先繞暈了。簡化、透明,撕破那層窗戶紙是好事。只要產品執行標準符合要求,這種舶來詞并無不妥。
拋開白酒層面的條條框框,江小白在其他產品方面的能力也說得過去,比如雞尾酒的調制,氣泡酒、果酒的配制,稱得上是及格的產品。
所以當我們批評江小白的白酒做得一鍋糟時,他們興許躲在屏幕后面偷偷笑:誰說我們志在白酒?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很多酒企都愿意拋棄陳規,大膽往前邁出幾步,且不說是否成功,但這種嘗試聽起來是不是也能讓人多了幾分期待?
我并不是說這樣的就一定好,或許這樣反而更糟,但思路可以去拓寬,而不是每一家都在講同樣不著調的歷史。
而且江小白也投資做了某款App,算是跨界不跨行的嘗試,吸引了很多威士忌愛好者,我個人不負責任猜測他們是想要多元化發展,打造一個完整的體系,甚至是一個酒類生態,只是目前的實力還沒到那一步。
傳統酒企固步自封,江小白一直在學習和改變,這與他們的企業性質有關。加之創始人陶石泉本就營銷出身,嗅覺靈敏。
目前而言,大多數說得上名字的酒企都是國字號,不需要做什么改變就能活得很好,領導追求的是穩定壓倒一切,不到生死關頭萬萬不敢求變。
而江小白這樣的公司需要每天都往前走,才能有持續的競爭力,恰恰是這樣的念頭宛如在白酒行業這潭死水里丟了條活魚,不管是鯰魚還是鯽魚,也不管撲騰的水花有多大,總比漚臭了強。
你看,其實拋開白酒不談,這個公司說起來并不糟糕。
據我所知也有不少酒企在學習這種營銷模式,但往往流于表面,并沒有抓住真正的痛點,換句話說,就是還在“端著”,總擔心低了自己的身份。古有兩袖清風者尚能自污,一個個酒廠到底在衣食父母的荷包前擺什么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