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酒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在浩瀚的中華文明的文字中,到處都可以聞到酒的芬芳,尋覓到酒的蹤跡。中國人歷來講究美食美器,飲酒之時更是講究酒具的精美與適宜,所以酒具作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樣歷史悠久,千姿百態!
清 琺瑯彩荷塘酒杯
酒壺、酒杯、酒盞、酒碗……千差萬別的酒器,品種豐富,色彩多姿的酒具,從古樸到精致,從合用到專用,演繹著不同時期的中國酒文化!
”
酒 壺
欣
賞
裝酒的壺具。
在中國古代用于飲酒斟酒時使用,
在明至清中期被稱為執壺,
到清晚期至民國時則通稱酒壺,
形制一般為四方形,圓柱形。
溫酒壺
清 銅胎畫琺瑯葫蘆形暖酒壺
冰天雪地的日子喝酒,
酒當然得溫著喝,
古人因此發明了這種特殊的酒器
使用時,在母壺(下部分)中注入熱水,
酒斟入子壺(上部分)中,
又可保溫延長溫酒時間。
也有的是酒壺底下用碳燒煮酒。
注碗
北宋 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一種溫酒具,碗壁直而深,
有的通體呈蓮花形,
使用時碗內放適量熱水,
將壺盛酒置于碗中,溫制即可。
觥
清中期 碧玉獸面紋觥
古代盛酒器,
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橢圓形或方形器身,
圈足或四足。
現有“觥籌交錯”一詞形容,
許多人聚在一起飲酒的熱鬧情景。
酒盞
明 沉香雕松下高仕酒盞
亦作“酒琖(zhǎn)” ,
喝酒用的小型杯具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詩:
“但恐銀河落,寧辭酒盞空。”
鈴鐺杯
清乾隆 粉彩太白醉酒鈴鐺供杯
也叫仰鐘杯、金鐘杯、磬式杯,
杯口外撇,深腹,圈足,
倒置似鈴鐺,由此而得名,
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杯式之一。
既可用來喝酒,又可飲茶,
可謂一器多用。
雞缸杯
清乾隆 粉彩御制詩文雞缸杯
一種酒具。敞口,淺腹,臥足。
杯上以斗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
間以山石、蘭草、牡丹,
故名雞缸杯。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
清代各朝都有仿造,
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
幾可亂真。
爵 杯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爵杯
一種酒具,口沿外撇,
圓腹略深,
前尖后翹,下承三高足,
口沿兩側有對稱的立柱。
明、清兩代均有燒造,
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
高足杯
清乾隆 青花梵文高足杯
高士杯
黃釉地粉彩松鶴紋高士杯
一種飲酒用具,直口沿邊微撇,
口以下漸收斂,
淺圈足造型小巧豐腴。
所謂“高士杯”是杯身,
繪有文人行樂的圖畫,
如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等。
酒 碗
清同治 粉彩金魚滿堂酒碗
用杯喝酒雅致,用碗喝酒豪爽,
杯、盅、瓶作為酒具,
有些時候顯得太小氣,
于是碗也漸漸成了,
中國人的飲酒之器。
不過相同的是,
用杯盅喝酒,講究一飲而盡,
用碗,講究的是見個碗底兒。
除了做工精細之外,在不同的場合,對于不同的酒品,選取不同材質的酒器,以凸現出酒的香醇。
金質酒器
明 金質如意耳花卉紋酒杯 高3.53cm;總重104g
清 花卉紋金質酒杯 高2.378cm,總重55.12g
流光溢彩之姿,富麗堂皇之態!
玉質酒器
清乾隆/嘉慶 碧玉酒杯
冰清玉潔,盡顯君子風范!
瓷質酒器
清康熙 青花海水梅花紋鈴鐺酒杯
色澤溫潤,輕叩之音清而韻長!
酒器精致典雅,美酒濃郁香醇酒器與酒的融合,兩者相得益彰,這才能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酒文化的底蘊!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酒杯
除了創造了琳瑯滿目的酒器造型之外,中國人飲酒,也十分注意有度、講究酒態。
清雍正 檸檬黃釉小酒杯
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大大小小的酒器,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能流于市井酒肆之中。而酒器也不講究材質有多珍貴,做工有多繁復華麗,宜情宜景,方能享受飲酒之趣。
清代 壽紋景泰藍酒杯
酒器的普遍性與大眾化,流露了中國人在器具造物上的人生哲學,使得中國人喝起酒來,是那般收放自如,有溫文爾雅的一面,也有狂放不羈之態,無拘無束,恰恰符合了酒之本性!
清乾隆 銅胎畫北京琺瑯“牡丹”圖扇形酒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