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醫藥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歷代醫藥著作中幾乎無一例外地有藥酒治疾健身的記載。當人們的保健意識日趨增強,一些藥物成為食用保健品時,保健酒這一新名詞便開始出現。它背后的故事,如何時出現、如何出現等也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那么,保健酒究竟很早歷史記錄出現在哪個朝代呢?下面就同小編一起去了解了解一下吧!
保健酒,古代同其他酒統稱“醪醴”。我國很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終就有“湯液醪醴論篇”。醪醴,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類,醪為濁酒,醴為甜酒。以白酒、黃酒和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治療和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去掉藥渣所得的口服酒劑(或是藥物和食物與谷物、曲共同釀制),即為藥酒。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御風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藥配置可以增強藥力,既可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輔助治療。滋補藥酒還可以藥之功,借酒之力,起到補虛強壯和抗衰益壽的作用。
遠在古代,藥酒已成為我國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至今在國內外醫療保健事業中,仍享有較高的聲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藥酒作為一種有效的防病祛病、養生健身的可口飲料已開始走進千家萬戶。一杯氣味醇正、芳香濃郁的藥酒,既沒有古人所講“良藥苦口”的煩惱,又沒有現代打針輸液的痛苦,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佳釀美酒的享受,所以人們樂意接受。諸如人參酒、鹿茸酒、五加皮酒、虎骨酒、國公酒、十全大補酒、龜齡集酒、首烏酒等享有盛名的藥酒,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黃帝內經》是我國很早的古典醫書,它的著作時代,至今尚無定論。從其內容看,非一人一時之作,但一般認為其主要內容是反映戰國時期醫學理論水平的,基本定稿時期應不晚于戰國時期。當然,其中有些內容可能出于秦漢及六朝人之手。 所以據此可判斷保健酒很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