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天喝點葡萄酒成為一種時尚的養生方法。而提到喝酒的危害,公眾往往矛頭就直指白酒。但你知道嗎,白酒養生功效大,相比葡萄酒有過之而無不及。江南大學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不久前完成了一篇論文《科學認識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給出了這一結論,在國內引起了極大反響,中國食品協會甚至為此專門在無錫召開了“中國傳統白酒與健康”的討論會。
白酒生物活性成分可抗癌
江南大學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主任徐巖告訴記者,在國際上,針對葡萄酒功能成分的研究發現,法國心血管病死亡率比歐洲北部許多國家要低,這就是著名的“法國悖理”,而且“法國悖理”現象在地中海其他國家也有,專家們將其歸功于新鮮蔬菜、奶酪、葡萄酒和橄欖油等所謂的“克里特島食物”。
在國內,也有類似的調查研究報道。1993年,貴州遵義醫院對茅臺酒廠員工進行體檢時,發現該廠飲酒職工患肝病的很少,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貴州茅臺酒能誘導金屬硫蛋白含量的增加,從多環節抑制肝星狀細胞的活化及其膠原蛋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預和延緩肝纖維化作用。”
由于中國“酒文化”往往強調“感情深一口悶”,不喝醉就不到位,酒場上喝酒總是喝到傷身的程度。于是公眾往往忽略了白酒復雜酒體體系中對健康有益的、可減輕酒精傷害的另一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功能成分或健康成分)。其實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類之最,達到了近1500種。
徐巖告訴記者:“葡萄酒的健康功效,主要在于其中存在大量萜烯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具有抗癌癥、抗病毒、抗炎癥、抗氧化等活性功效。中藥材中就含有大量的萜烯類化合物。2007年開始,江南大學應用液液微萃取(lle)與頂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研究蘋果酒,同年又應用溶劑輔助蒸餾(safe)-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檢測到葡萄酒中的30種游離態萜烯類化合物。而白酒中的萜烯類化合物是葡萄酒的好幾倍。”
一天喝一兩酒很健康
這幾年,徐巖和該中心的其他專家在實驗室中通過大量的實驗論證了白酒中含大量萜烯類化合物,并完成了論文《科學認識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一經發表就在業內引發了大討論。
江南大學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的專家們表示,白酒的養生功效很大,這并不是他們“發現”的,其實中國古代就已對白酒的各種養生和藥用價值有過各種記載,“連繁體的醫字下面也含著一個酒字。《漢書》中就記載著酒為‘百藥之長’。”
根據江南大學釀酒科學與酶技術中心研究,不同的白酒所含活性物質也有區別,針對性功效也略有不同。“醬香型白酒中檢測到高含量的四甲基吡嗪,尤其在茅臺酒中含量特別高。四甲基吡嗪是從傳統中藥傘形科藻本屬植物川芎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活性成分,具有增加腦血管的血流量等功效,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董香型酒中的萜烯類化合物種類和含量最顯著。而萜烯類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腫瘤細胞的活性。濃香型白酒中檢測出呋喃類化合物。呋喃類化合物被認為具有抗氧化和抗癌活性。”
不過,徐巖強調喝白酒養生的關鍵是“適量飲用”。何為適量呢?
徐巖介紹,所謂的適量飲酒是有標準的,“男人每天攝入約25毫克純酒精,折算下來就是高度酒一兩,低度酒二兩。女性每天攝入約15毫克純酒精,也就是男人酒量約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