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喝白酒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很多大學生出來兼職或者創業的,在酒桌上也能體現出大學生的氣息,往往都會文藝的來幾句詩詞助興,什么:“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等等。而且我們經常會看到電視劇中演的電視,他們不但飲酒作詩,而且喝酒的時候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他們酒量真的那么大嗎?
當然了,你們在電視中看到的人們喝的都是礦泉水,因為明星哥哥們也沒有那么大的酒量,只是劇情需要,所以用酒來代替,要不是我長大了,我還真以為他們喝的是酒呢!不過他們既然演繹的是古代的人物,那么就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古代人的酒量是真的大了。
造成古代人和現代人酒量差距的原因在于白酒的成分和酒質,先不說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就單看現在的社會,再想想華夏被入侵的時候,都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面貌,更別說古代了。很多人都知道,就算是在同一個酒窖中生產的白酒都有不一樣的地方,何況是技術差距如此大的現代和古代。
古代人喝的白酒僅有幾度而已,就算勉強能做到一二十度,也算是好酒了,再加上當時因為技術有限,白酒這種東西里面的含的有害物質極多,所以一般都是溫過之后才會拿出來喝,所以酒精又會揮發掉很多,因此給人們一種一直喝不醉的假象。現代的白酒喝一杯,能抵得上古代白酒的七八杯。
再加上古代的人每天除了種地干活以外,沒有工作,也很少有人做生意,自己能夠自給自足,已然是很不容易了。除了忙碌的季節,他們通常會邀請好友或者是好久不見得知己一起通宵暢飲,主要還是談心為主,由于喝酒的時間長,再加上度數不高,酒量又好,所以才會顯得喝的酒多。
如果古代人喝的白酒像現在的茅臺鎮醬香酒一樣有53度的話,估計潘金蓮的誘弟之計也都能成功,更別說能上山打虎了。如果詩仙李白喝的是53度的茅臺老酒,喝和古代酒一樣的量的話,估計別說作詩,估計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人們往往會借著酒勁干惡事,然后把一切罪過都推到白酒身上,白酒網提醒大家,在交友過程中一定不要和酗酒,喝酒應該是一個良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