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商標就如同一張身份證,自然是不允許別人冒用的。一直以來,因為商標鬧出的笑話非常多,引起的爭端也不在少數。在白酒圈里,因為商標爭奪戰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品牌,估計沒有比五糧液更“高調”的了。
人怕出名豬怕壯,想蹭五糧液熱度的酒廠可不止一兩家,這其中有山寨酒,也有比五糧液歷史還要悠久的名酒,但都被五糧液“一網打盡”告上了法庭!來看看這些“糧液”們,有幾個打贏了五糧液呢?
二糧液:
曾命名為二糧液的酒廠大概有4個,分別是遼寧大連普蘭店市華嚴寺酒廠、河北張北縣酒廠、廣西梅州梅縣二糧液酒廠和貴州余慶縣二糧液酒坊。前三家酒廠早就已經停產了,目前還在繼續經營的只有梅縣二糧液酒廠,這個酒廠除了生產和售賣白酒以外,還生產黃酒,但關于它的介紹比較少,各大電商平臺上也查不到相關的產品,所以具體是什么香型的白酒,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三糧液:
三糧液可不是什么山寨白酒,它是陜西漢中的一個老牌子,歷史甚至比五糧液還要久。陜西省三糧液酒業有限公司于1954年建廠,曾是省級優質白酒,主要產品是定軍山牌三糧液,以陜西當地的小麥、高粱、糯米為原料,再配以甘甜的高家泉水進行釀造。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大家都只能憑票才能買到這款酒。
到了1959年,五糧液酒廠建成并正式起名為五糧液。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標,五糧液還曾與三糧液打過官司。雖然當時三糧液的名氣不如五糧液,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五糧液最終還是敗訴了。可惜的是,雖然保住了自己的名字,但濃香型白酒市場早就換了天了,經過市場的幾番大變動,三糧液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四糧液:
在眾多的“糧液”中,四糧液應該是最多的,生產四糧液的酒廠橫跨了南北多個地區,安徽、山東、江西、河北、河南、青海等地都曾有過四糧液的蹤跡。比較特別的是,江西的樟樹市古城酒業生產的四糧液是特香型的,其他酒廠的應該都是濃香型的。不過,這些產品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消失了,目前也只能找到幾張商標照片。
六糧液:
曾經申請過六糧液商標的酒廠也比較多,僅次于四糧液,四川崇德酒廠、湖北靈山源酒業、河北曲周縣酒廠、江西井岡山酒業等酒廠都曾生產過六糧液。有意思的是,北京二鍋頭酒業也曾有一款叫做六糧液的白酒,不過現在查不到了,估計是怕和五糧液撕破臉吧!
另外,河南還有一家叫做六糧御液的公司仍在經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多了個“御”字才逃過了五糧液的“商標天網”呢?
七糧液:
七糧液原是宋朝時期的宮廷御酒,是以高梁、大麥、小麥、碗豆、谷子、大米、糯米這7種糧食,以及人參、枸杞、鹿鞭、冬蟲夏草、蜂王漿、淫羊霍等13種名貴中草藥進行釀造的一種專供酒,原名“瓊漿御液”。
生產七糧液的酒廠是河南鄭州七糧液老酒坊,后來酒坊遷到了北京,正式更名為北京寅午寶酒業。當五糧液決心要申請“一”至“千”糧液商標的時候,發現“七糧液”這個商標一直無法申請,后來才知道寅午寶酒業已經有了七糧液了。于是,五糧液只能遞上律師函,本以為會順利拿回商標,但幾經波折之后,法院還是以“五糧液公司的相關上訴主張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駁回了五糧液的上訴。
八糧液:
在所有生產八糧液的酒廠中,目前還存在的只剩下了山東日照堯王酒業,這家酒廠成立于1957年,比五糧液還要早兩年。不過,堯王酒業的經營范圍比較廣,涉及了白酒、葡萄酒、塑料建材、電子機械、有機肥、包裝彩印、茶業、房地產等多個行業。大概也是多而不精吧,要不是有了五糧液,誰會知道還有個八糧液呢!
九糧液:
在五糧液起訴的多家酒廠中,甘肅濱河集團與五糧液的商標之爭是最難定輸贏的。從2013年開始,五糧液和濱河集團九糧液的商標之爭歷時6年,一直到2019年才分出勝負,最高人民法院最終判令濱河集團賠償五糧液集團損失900萬元,宣布五糧液勝訴。
這場官司之所以難打,是因為濱河九糧液原本就是甘肅省的名酒,獲得過許多殊榮,光是酒廠旗下的“九糧液”這一款酒就獲得過許多嘉獎,中國十大白酒質量品牌、中國酒業20大白酒創新產品、中國白酒行業十大品牌、國際烈酒(中國)大獎賽金獎……拿獎拿到手軟。并且,九糧液也的確是以高粱、小麥、大米、糯米、豌豆、黑米、綠豆、黃米、沙米這9種糧食釀造而成的,命名方式沒有其他原因,難道因為比五糧液多了4種糧食就不合理了嗎?
但是,除了九糧液以外,濱河集團旗下還有“九糧春”、“九糧王”、“九糧醇”等容易與“五糧春”、“五糧醇”混淆的產品,難免有傍名牌之疑。
不過神奇的是,九糧液雖然敗訴了,但卻絲毫不影響它的銷量,一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為它“撐腰”,說到底還是因為它的品質過硬。就像一直矜矜業業的東方國賓一樣,即使沒有傍名牌,也一直比較低調,但絲毫不影響它成為老百姓心中的口糧好酒。所以啊,別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老老實實釀酒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