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酒,見諸史冊,始于商周時期,至今已三千多年,那時只是不叫黃桂稠酒罷了。較早的醫藥總集《內經》里,曾多次提到“醪醴”,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漿者叫“撇醅”。
《詩經·周頌》中還記有:“豐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禮。”《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漿”的詩句黍指黃米,梭指糯米;醴,就是一種甜酒,可以貢獻給祖宗和用于各種祭祀。可見,在商周時期,關中地區就已經是黍稻等農作物的盛產區,并且用盛產的黍稻作為釀造稠酒的原料。
《漢書·楚元王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初,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戍即位,常設,后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于市’。”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稠酒在漢時已是名酒了。北魏高陽郡太守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稱為“白醪”。
盛唐時期,古長安(今西安市)長樂坊出美酒,在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有所反映。而且釀造技藝有了進一步提高,朝野上下,莫不嗜飲。宋陸游曾說:“唐人愛飲甜酒”。唐代詩人也多有吟詠,如韓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飴”,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和他的《飲中八仙歌》里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貴妃醉酒”的酒,就是沒有加漿的“撇醅”稠酒。
傳說唐玄宗攜楊貴妃光臨長樂坊飲酒,味美醇香的稠酒使貴妃傾倒,當即將手中的桂花贈與店主。店主將桂花植于貯酒園中,不料桂枝生根開花,在長安坊繁衍成林,花開時節,桂花香,稠酒香,香溢長樂坊。店主遂將桂花用蜜腌制后兌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清香遠溢。“黃桂稠酒”便由此傳開,至今傳為佳話。
《清異錄》所載“李太白好飲玉浮梁”,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
1. 1924年魯迅先生到西安講學,曾對稠酒產生濃厚興趣,幾次要求痛飲。
2. 70年代,朝鮮國家金日成訪華,在北京喝了西安飯莊送去的珍品稠酒后,連連贊好。回國后,又經常通過朝鮮駐大專程到西安飯莊購買,并委托工作人員多次送高麗參、人參酒等禮物給當時的西安飯莊總經理,以示謝意。
3. 1956年,宋慶齡、郭沫若來西安考察,郭老高興異常,詩興勃發,連聲稱贊此物“似酒非酒勝似酒!”
4. 30年代,楊虎城、張學良將軍駐軍西安時,宴客總要用陜西的珍品稠酒。
5. 1983年,法國密特朗訪問西安時,慕名品嘗了西安飯莊的珍品稠酒,飲后連聲稱贊:“好酒!好酒!”
改革開放后,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黃桂稠酒已不僅是隨意便酌的優良飲品,而且同“茅臺”、“西鳳”等名酒同為筵席佳品,博得了友人的青睞。日本一位醫學界朋友飲后說:“從《內經》里只知道它是中藥的‘引子’,還不了解它這么綿甜、醇香,真是一種飲料。
1、稠酒怎么喝,稠酒不加熱能喝嗎
2、黃桂稠酒好喝嗎,黃桂稠酒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