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9月以來,已有7家白酒企業官方宣布對旗下產品進行提價,包括五糧液、洋河、國窖、水井坊、郎酒等品牌。不過,這些宣布提價的酒企,其產品在線下銷售門店仍被經銷商以漲價前價格出貨。北京某大型酒水商行老板表示:“店內茅臺不講價,洋河、水井坊等品牌可以按照漲價前價格出貨,如果訂貨多,價格還可以再優惠。”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節前各大酒企漲價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五糧液、郎酒、國窖等頭部品牌的強勢漲價,目的在于利用銷售旺季直接拉高品牌形象,提振市場信心;另一種是廣大區域酒企的“跟隨式”漲價。由于區域酒企品牌影響力相對不足,在節前通過價格調動來提升銷量,因此他們漲價是為了穩價,防止價格下滑過快。
“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酒企經銷商手中的庫存量較大,再加上執行漲價政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部分經銷商會通過降價促銷進行去庫存。”蔡學飛稱。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往年看,節前酒企漲價的現象并不少見,不過,近兩年中國酒水市場更多的是“紙面漲價”,即標價高,售價低。“一般來說,供求關系變化會影響酒企進行價格調整。而近年除了茅臺外,其他酒類產品的生產和庫存相對飽和,不存在缺貨現象。此次中秋國慶假期前夕,頭部名優白酒企業采取提價策略讓經銷商進行渠道端壓貨,更多是為了品牌營銷。實際上,顧客的消費需求量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
朱丹蓬指出,酒企為了品牌營銷而過度壓貨容易讓終端渠道產生心理壓力。“如果酒企針對終端渠道只是一味的提價壓貨,一旦終端渠道的庫存發生消化慢等現象,終端渠道容易失去信心,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繼而出現拋貨、竄貨等行為,容易導致原本戰略性的市場規劃出現紊亂。”